两年,
对于历史长河而言,
渺小的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CCU,
却意味着日日夜夜与点点滴滴。
韶华逝去,光阴苒冉。又到岁末年初,再见温情CCU。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勃郁生长,千川奔流,天地开阔。
从2017年12月至今,时间已经匆匆走过两年。对于CCU心脏重症团队而言,时间背后的那份珍重格外值得怀念。在刚过去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CCU里的长明灯应该是华中阜外医院里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心脏重症团队也用默默的付出和无悔的奉献给这里留下了最美丽的身影。在时间的长河里去用心付出过,所以也就格外珍重时间所带来的那份成长,也就格外在意时间所留下的美好记忆与岁月仪式感。时值心脏重症医学科华中阜外病区开诊两周年之际,我们且行且思索,我们且行且珍惜。
难忘初见时的英姿勃发,2013年的阳春时节,河南省人民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简称)正式诞生。最初13人的医护团队、常规的监护设备、略显局促的开诊现状……在这群怀揣理想的团队面前,心脏重症的学科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再回首四年之后的风华正茂,2017年的岁末时节,服从省情发展需要和医院发展大局,河南省人民医院CCU正式集体搬迁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这注定是个值得铭记和纪念的日子,CCU在“蜕变”与“不变”中开始走上学科发展的快车道。
两年的春华秋实,弹指间一挥而过。站在2019年12月的时间节点,我们努力从脑海中捕捉岁月所带来的成长,并在不经意间陷入至无穷的思考之中。
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一批批心脏重症骨干在这里茁壮成长,一例例心脏重症病人在悉心治疗后获得重生。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下,CCU完成了诸多难度高且病情危重复杂的心脏疾病的诊疗,并创新性地开展了ECMO辅助支持下的心肺复苏、ECMO+IABP+呼吸机支持下的冠脉造影(CAG)+冠脉支架植入(PCI)、清醒ECMO+IABP心脏辅助综合救治暴发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AG+PCI、应用心衰超滤装置救治重症心衰、3D打印指导下的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等医疗新技术,华中阜外CCU综合救治实力已经逐渐走在国内心脏重症领域的领先梯队。
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不忘初心方能有所作为。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张静主任的带领下,敢于不断革新自己的心脏重症团队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打造出了一个活力四射和充满正能量的专业诊疗团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华中阜外CCU在诊治各种心脏急危重症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腱索断裂)、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重症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病、暴发性心肌炎、心肌病、各种心脏瓣膜病、肺栓塞等疾病的规范救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用心经营的都是事业。
当把工作当成事业,由事业心所驱动下的干事创业就永远都会充满归属感。为了让这份事业做得更好,华中阜外CCU探索并制定出心脏急危重症临床诊疗的科学规范和工作流程,以期在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同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倾力打造让病人受益的心脏重症“生命安全岛”。在此基础上,华中阜外CCU连续三年当选“河南省人民医院先进集体”,并先后获得“护理人文示范病房”“先进工会小组”“三八红旗集体”“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科主任张静教授先后当选“全国百名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河南省十大行业女杰”,并荣获“河南省人民医院特殊贡献奖”“华医纵横榜2016年度心脏重症学科贡献奖”“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领军人物”“中国心脏重症之星2018年度心脏重症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17日,张静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11月29日屈永生博士荣获“姜必宁奖——年度优良临床病例龙珠奖”,2019年6月14日青年医师肖文涛博士荣获“2018年度中国心脏重症青年之星”。2019年6月20日,马凌燕护士长在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年会ECMO护理病例大赛中获优胜奖。2019年7月25日,马凌燕护士长、孙卓铖护士参与拍摄的《中心静脉压手工测量法》荣获中华护理学会静脉学术交流会议慕课大赛二等奖,青年护理骨干于红婷护士荣获2017年度“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始终铭记自己所肩负的学科使命,并时刻践行着内心深处的那份神圣职责。
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着力构建并落实“心脏重症5小时生命圈”。依据从郑州出发后最快接触患者的时间,我们将全省各地市及重要县区细致划分为“1h生命圈”、“2h生命圈”“3h生命圈”……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能够有时间结合患者病情特点来制定出最合适、最符合生命安全利益的综合救治方案,最终使无数心脏急危重症病人获得重生与回归社会。为了使心脏重症实用技术走入基层,我们相继主导成立“河南省心脏重症学院”和“河南省心脏重症网络学院”,广泛开展心脏重症相关专业临床医生教育项目,建立健全心脏重症相关医护人员系统化培训体系和常设机制,使心脏重症的“金专”“金课”触手可及,在搭建广阔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使河南省心脏重症事业“遍地开花”。
时间在见证着“河南省心脏重症学院”的成长步伐,我们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心力衰竭城市高峰论坛”“镇痛镇静与感染高峰论坛”“气道管理高峰论坛”“心脏破裂论坛”“聚焦STEMI溶栓治疗”“ACS病例分享会”等专题学术会议,并将学术传播的足迹遍布省内几乎所有地级市和重要县区,让省内的心脏重症病人“足不出省”就能接触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资源。
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峥嵘岁月中方可见证砥砺前行,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有力彰显着救死扶伤的大爱篇章。
作为行业领军梯队,华中阜外CCU高度重视学科发展,创新性成立国内首家以学科建制的心脏重症医学科,并取得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与好评。心脏重症救治团队牵头组建“机械循环辅助救治团队”,24小时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寒冷阻挡不住生命的热情,雨雪阻碍不了前行的脚步,这个“可移动的CCU”先后携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等循环辅助装置奔赴襄阳、太原、安阳、洛阳、南阳、信阳、商丘、驻马店等地进行转运治疗,在救治急性心梗、暴发性心肌炎、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等危重疾病的同时赢得业内盛誉。在门诊大厅的致谢条幅面前,我们不断勉励自己: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未来仍旧需要不断去跋山涉水,生命的意义高于一切,让心脏重症病人活下来就是最好的诠释。
不曾忘记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不曾忘记多少次与太阳并肩作战的身影。心脏重症团队用自己的执念诠释着大爱无言,用无私的奉献诉说着生命常青。汗水与泪水相伴,成就与希冀比翼。沿着时间轴串起一件件往事,我们从时间中看到了厚积薄发的力量。围绕着生命轴谈起一个个病例,我们从岁月中体会到天道酬勤的成长。
两年太短,我们依稀清楚记得七百多天之前斗志昂扬的那一张张笑脸。两年又真的太长,我们从亲身经历的学科创业征程中深刻体会着不懈求索中辛苦与辗转。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好的CCU面前,每个用心陪伴、认真见证并倾力相助的人都是属于这里的“创业英雄”。在这个两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让我们向这个“英雄”的群体致敬!
两年太短,我们清楚记得自己刚踏上华中阜外病区初来乍到时的迷茫与不安,但我们仍旧在内心拼命为自己鼓劲。两年又真的太长,我们从这种筚路蓝缕的再创业历程收获满满,但也走得更加执着坚强。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既然从无数前辈们的手中接过了这个重要学科的“接力棒”,我们就想让自己领跑的这一程朝着最遥远和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两年太短,我们仍旧记得自己说出“蜕变与不变”时的那份坚定,并始终相信基于传承的创新力量。两年又真的太长,我们从“一心贯始终”的坚守定位中披荆斩棘,才终于在前行的求索中实现学科蜕变。在这个向心而生的事业面前,所有的浪花都不过是扬帆远航征途中的风景,学科发展的理想彼岸终将能够到达!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体现着必然。从2017至2019,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我们将会继续走上前行的道路,这注定将会成为奔赴美好的道路。华中阜外CCU,前行路上将与您美好相伴!
同行有你,不胜感激。让我们在互相问候一声“生日快乐”的瞬间,用心抖擞精神,和心脏重症事业共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