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患癌去世!癌症的到来悄无声息,能够做到这些才是关键!
2020-01-17
浏览次数(309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2020年1月16日上午,赵忠祥先生的儿子发布消息称,赵忠祥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名人患癌离世,再次引发人们对健康的极大关注。



据赵忠祥儿子发文透露,赵忠祥2019年底感到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患有鳞状细胞癌,并已扩散。从发现患癌到离世,仅仅有几个月时间,一方面说明癌症的可怕,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少癌症的到来都是悄无声息的。

不少人都“谈癌色变”,但其实只要做到做好防癌筛查、早诊早治,就能够最大程度获益。

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等学科专家提醒,高危人群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大肠癌的应对策略



华中阜外医院消化性疾病科负责人杨玉秀主任说,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防范。


大肠癌高危人群有: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等。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以下做法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肺癌的应对策略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华中阜外医院专家张晓菊教授说,长期吸烟、长期被动吸烟、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等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张晓菊教授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华中阜外医院呼吸科病区主任陈献亮教授说,预防肺癌的主要策略为:不吸烟或戒烟;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甲状腺癌的应对策略



华中阜外医院内分泌科病区主任鲁平教授说,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的既往史或家族史等的人群都是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如此之外,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短期内增长超过50%以上,并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同时,鲁平主任建议,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20-29岁的人群,每2~3年做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合理疏导情绪不良等,可有效预防甲状腺癌。



骨癌的应对策略



华中阜外医院骨科病区主任刘继军教授说,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

恶性骨肿瘤,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骨癌”,其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包括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好发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朋友。继发恶性骨肿瘤是指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转移至骨骼的恶性肿瘤。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物学行为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恶性骨肿瘤发病原因尚不可知,目前已知的一些可能相关因素有辐射等。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辐射,尤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大剂量X线、镭、锶等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或不吃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酸菜、咸鱼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病毒感染。

良性骨肿瘤通常预后良好,但若长期不进行干预治疗,有一些也会发生恶性病变。

刘继军主任提醒,对于不可解释之骨痛,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存活率和保肢率。

专家提醒,癌症筛查≠防癌,只是在更早期的时候帮助发现癌症,做到早期发现,提早治疗。如果真的查出癌症,请尽快到正规医院相应科室就诊,切勿相信小广告,不要私自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