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大爱之行:“青春逐梦 润心培根”项目造福藏区先心患儿
2021-10-14
浏览次数(287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世界屋脊之上,不仅有虔诚的信仰和茫茫雪原,还有多方力量,汇聚成蓝宝石般的大爱之河,默默地浇灌着祖国未来的花朵。



10月1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赴藏医疗队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为当地患儿开展免费筛查救助活动,标志着《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救助项目》正式落地。

医疗专家和项目负责同志克服低压、低氧、时差等困难,足迹将遍布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那曲等地的数十个县、区,为当地患儿带去一流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年,开展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救助项目》。共青团中央已将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项目纳入共青团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项目《2021年度团中央重点项目任务书》。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重点部署,将《润心培根救助项目》纳入全区13项民生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根据自治区领导的批示精神和会议有关指示要求,由区团委牵头,卫生健康委、红十字会等部门配合,实施《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救助项目》。



收到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来的邀请函后,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邵凤民教授要求,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好,选派实力强劲的医疗专家组奔赴西藏,开展先心病筛查救助工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选派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带队,李斌副主任医师、崔存英副主任医师、董好举主治医师、薛海娜护士长、张媛媛护士长、邵泽华医师、王文静护师等组成专家团队,赴西藏开展先心病筛查救助工作。

医疗队成员均为首次进藏,低压、 低氧、 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等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扰。尽管拉萨的海拔仅有3650米,但初来乍到的医疗队成员仍然感觉到明显不适。头晕、头疼,浑身无力是常态化,氧气瓶、红景天药物等成了大家的“保命”神器。

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讲话都不敢大声的医疗队专家,见到渴求健康的孩子们后,立即变得充满活力,认真开展先心病筛查工作。

在拉萨市城关区,共有7名孩子需要筛查。范太兵教授仔细问诊、听诊,查看已有检查报告,发现有4名孩子的先心病已经自愈,不需要做手术。




崔存英副主任医师为他们做心脏超声后,印证了范太兵教授的判断。



当范太兵教授把情况告诉孩子家长后。孩子妈妈炽列央金高兴地说:“这回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另一名孩子的母亲益西拉姆得知孩子不需要做手术后,也激动地说:“谢谢医疗队,谢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

在拉萨市扎囊县,一位名叫嘎布的“小男孩”引起范太兵教授的注意。他身高只有1.3米左右,而年龄已经有17岁,而且还有一只眼睛看不见。嘎布来自贡嘎县,母亲腿脚不方便,家庭的经济来源仅靠父亲喂养的一些牲畜。

经过听诊和超声检查,范太兵教授诊断嘎布患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尽快手术矫治,否则将严重影响嘎布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



了解到嘎布家的经济条件较差后,范太兵教授告诉孩子家人:“孩子的先心病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希望能够通过手术进行矫治。孩子眼睛的问题,我们也会请专家会诊,全力进行救治。

日喀则市萨迦县,海拔4316米。1岁8个月的平措扎西,在母亲和奶奶的带领下,来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专家看病。幼小的平措扎西体弱多病、经常哭闹,被当地医院专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经过详细检查,李斌副主任医师、董好举主治医师诊断孩子为法洛四联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先心病,该病极易引起慢性缺氧,红细胞不断增多,导致继发性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重症患儿有25%-35%在1岁内死亡,50%患儿死于3岁内,70%-75%死于10岁内。

明确诊断后,李斌副主任医师告诉孩子家长:“虽然错过了1岁以内的最佳手术时间段,但平措扎西小朋友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最终获得健康。”

听到专家的话后,孩子母亲很欣慰,用藏语表达了对各级政府、爱心人士、专家团队的感谢,她表示:“很期待尽早到郑州,医院给孩子免费手术,就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未来。”


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救助项目是体现党和国家关爱西藏的又一件大事。

接下来的行程海拔越来越高,面临的困难越来大大,但世界屋脊上的大爱之行仍将持续,为更多的西藏先心病儿童带去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