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冠心病诊疗“微”时代 |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暨2024华中冠脉微循环论坛顺利召开
2024-03-11
浏览次数(825)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春风吹,万物生。

3月8日-10日,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暨2024华中冠脉微循环论坛在绿城郑州召开。

本次大会由河南省微循环学会主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承办

全国微循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聚焦心脏微循环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科研成就,进行精彩学术讲座,结合共识规范、临床诊疗经验,传播新理念和新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教授、中国医学科科学院阜外医院陈珏教授,北京大学韩晶岩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侯爱洁教授,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石蓓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史冬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教授,安阳地区医院副院长刘慧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范太兵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高传玉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李牧蔚教授等专家出席开幕式。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教授向远道而来的同道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是部省共建项目。开诊以来,全面引入阜外医院管理、技术、品牌,坚持医研融合、协同共进,医院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迅速扩大,先后开展人工心脏、心脏移植等60余项标志性技术,是河南省引进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医研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医院,是打造心血管医学高地的排头兵。此次大会,是一场“微循环”领域的学术盛宴,“由宏入微 见微知著”,全面探讨冠脉微血管病的诊疗技术、科研成果、医学防治等话题。希望各位专家多切磋、多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增进友谊、共谋发展,为助推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在此前的换届选举中,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教授再次当选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会长。她表示,经过全省同道的努力,河南省心血管冠脉微循环领域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为我国心脏微循环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河南力量。今后希望借助河南省心血管病微循环分会搭建的学术平台,继续普及心血管微循环知识,提高诊治能力及对医源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防范。深入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减少漏诊和误诊,加强对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的认识、积极进行预防和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以临床为中心,科研为导向,积极提升临床对微循环功能障碍疾病的防治能力及新的治疗方法,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近年来,心血管医学迅速发展,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以及功能学检测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冠脉微循环病变重视起来。

本届大会,邀请数百位全国知名专家,探讨微循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共襄学术盛宴,共话微循环新未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教授授课内容为《心肌病与微循环障碍》,从冠状动脉微循环介绍、测量,肥厚型心肌病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他心肌受累疾患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石蓓教授分享课题《冠脉微循环功能学新指标caIMR及其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讲解的内容为《老年血管疾病的影像队列研究》,北京大学韩晶岩教授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及其补气活血方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进展》进行汇报。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焦点,临床上正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积极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对患者意义重大。

杨伟宪教授对河南的冠脉微循环的诊疗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冠脉微循环是冠心病整个治疗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河南冠脉微循环的诊疗技术、科学研究,在李牧蔚会长等专家的带领下也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大家能借助学会搭建的平台多讨论、多交流,相互碰撞,开阔思路,为冠脉微循环研究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