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2岁的丁女士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求医“历险记”。
因为胸闷就医的她被查出大量心包积液,还反反复复的发烧。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个月,没想到背后竟隐藏着一种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女士的“历险记”,探秘专家如何找到“致病真凶”:系统性红斑狼疮。
故事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在浙江打工的丁女士今年42岁,平常工作很忙很累。

半个月前,丁女士突然感到没有力气,胸闷得很,仿佛有千斤巨石压着呼吸不畅。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她十分紧张,赶紧前往当地医院心内科就诊。完善胸部CT后发现:丁女士心包腔积液,两侧胸腔都有积液!
心包积液,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外面那层“保护膜”里积了水。这种情况可不是小事,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当地医生征求患者同意后,给予输液治疗,暂时缓解了症状。但医生也提醒患者:她的心脏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积液的原因还没找到,得继续查!
因为症状缓解,丁女士也就放松了警惕。就在她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新的问题又来了。
五天前,丁女士开始反复发烧!体温时高时低,吃了退烧药也不见好。还伴有咳嗽、胸闷、乏力,比之前的症状更为严重。丁女士选择回到周口老家治疗,这次挂的是呼吸科的号。
在老家住院期间,医生对她进行抗感染、退烧的治疗,效果一般。
为查明病因,丁女士急诊转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呼吸内科副主任沈艳丽接诊后,为她完善更多感染性指标的检查。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影像学、生物学、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发现患者感染指标并不高,肺部也没有明显炎症。心包积液和发烧的原因,依然是个谜。

排除感染因素后,沈艳丽副主任考虑其他可能,会不会是丁女士的免疫功能出了问题。立即会同肾内科进行会诊。

肾内科主任顾玥、主治医师董洋会诊后,凭借经验来看,心包积液、反复发烧,都有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的症状。
为患者完善免疫全套检查发现患者:多项自身抗体阳性!确认患者就是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糊涂”了,开始攻击自己的组织和器官。这种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症状五花八门,从皮肤、关节到心脏、肾脏,甚至神经系统都可能“中招”。
找到病因后,丁女士踏上了她的“战狼”之路。
肾内科主任顾玥、主治医师董洋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同时,心内科和呼吸科医生也继续跟进,确保她的心包积液和发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丁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胸闷消失了,发烧也不再反复。
她感慨地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胸闷,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复杂的病。幸亏有这么多科室的医生一起努力,才让我找到了真正的病因。”
顾玥主任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它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SLE的症状千变万化,常见的包括:
皮肤表现: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等。
关节肌肉:关节痛、肌肉痛,类似风湿性关节炎。
内脏受累:心包炎、肾炎、肺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丁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的每一个信号都不容忽视。胸闷、发烧看似普通,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疾病。尤其是像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 文稿:朱之韵 |
| 视频:冯司晨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肾内科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
擅长诊疗各种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等疾病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本专业关键诊疗技术,尤其是疑难危重肾脏病的诊疗。
坐诊时间: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周一上午
河南省人民医院: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
擅长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肺心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坐诊时间: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