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能够恢复这么好,迎接美好的生活,让我非常感恩、非常感谢!”4月2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家属,把一面面锦旗送给医护人员。

几天前,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二病区主任张国报的指导下,夏东升副主任医师等专家成功实施微创多支搭桥手术,相当于为心脏建设了一座“立交桥”,使其75岁的父亲重获“心”生。
两周前,鹤壁市75岁的陈先生因反复心前区、左肩及后背疼痛,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进一步检查显示,专家发现其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后降支均存在严重狭窄,属于冠心病中风险最高的“三支病变”,遂建议转到上级医院。
家属考虑到患者高龄且合并高血压、肺气肿,传统开胸搭桥手术需劈开胸骨,创伤大、出血多,术后胸骨愈合周期长,肺部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面对患者及家属对传统手术的抵触,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团队制定了微创多支搭桥手术方案。

手术由夏东升副主任医师主刀,在患者左胸第5肋间切开约5cm小切口,借助胸腔特殊撑开装置,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依次将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大隐静脉与后降支,回旋支精准吻合,成功搭建3条血管桥。
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不足300毫升,避免了传统开胸对胸骨的损伤,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创伤。

陈先生术后24小时即拔除气管插管,48小时下床活动,一周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标。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需较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周期,老人恢复速度显著提升,已能自主进食、行走,生活质量基本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在全国范围内,微创多支搭桥手术对术者操作精准度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只有少数医院和中心能够开展。” 夏东升介绍,手术通过 “先开通严重狭窄血管、稳定心脏功能” 的策略,实现了 “一次手术完成多支血管再通” 的目标。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团队通过精准评估、精细操作和精心护理,让高龄复杂冠心病患者突破传统手术禁忌,展现了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性与安全性。随着此类技术的推广,更多高龄、高风险患者有望通过 “小切口” 获得 “大希望”,重新拥抱高质量生活。
| 文稿:邢永田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