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重的病,术后立即苏醒,现在能到处活动,恢复速度让我感到非常惊讶!”5月27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做心肺功能训练的李先生高兴地说。
多年前李先生因脑出血,做过开颅手术,近日又遭遇心脏疾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科二病区主任张国报的指导下,夏东升副主任医师等专家成功为患者实施肋间微创小切口多支搭桥。手术保持患者胸骨的完整性,并且实现了在手术室“拔管”,超快的恢复进程,让患者和家属都感到非常惊讶。
来自郑州的李先生,因突发严重胸闷、气喘,被确诊为心脏冠脉“三支病变”。更为棘手的是,李先生20年前曾因自发性脑出血接受开颅手术,术后右侧肢体偏瘫,且经神经内科多学科会诊显示,其患有脑血管病,极易出现自发性脑出血。
面对这一复杂且危险的病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科二病区主任张国报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展开讨论。经全面评估,团队决定为李先生实施肋间微创小切口多支搭桥手术,该术式可保持患者胸骨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创伤。
然而,手术风险依然存在——肝素化可能引发脑出血,术中麻醉过深也会导致脑出血难以及时发现。为精准把控患者状况,保障手术安全,专家团队制定了极具创新性的“手术室直接苏醒、拔管”方案。
手术由夏东升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主刀,麻醉科主任林洪启、副主任医师景海娟实施麻醉。术中,专家们凭借精湛技艺,精准操作,搭了多根“桥血管”,解决了患者心脏冠脉的多支病变。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景海娟严密监测患者脑氧情况,精准调控镇痛、镇静及肌松药物用量,在确保患者无痛的前提下,使其平稳清醒,将血压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有效降低了脑出血风险。
令人惊叹的是,手术结束后,李先生在手术室便顺利拔管,摆脱了呼吸机,意识清醒且配合度极高。术后,李先生的恢复进程堪称“超快”:仅在监护室停留12小时,术后第三天便能下床活动。这一结果不仅让李先生和家属惊喜万分,也充分彰显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团队在复杂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深厚实力。
据了解,术中超快拔管对评估患者脑功能状态及神经系统是否受损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把握脑出血急救的黄金时间。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重要应用,更为患有脑出血病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为更多高危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
| 文稿:邢永田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