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的复合手术室内,手术无影灯正聚焦着一个特殊的“患者”——训练有素的白猪。
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四病区主任杨宏辉教授坐镇,一场针对心血管介入领域“硬骨头”——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终极解决方案“冠脉旋磨术”的动物在体培训,在澎湃的求知激情与对技术极致的渴求的激烈气氛中拉开帷幕。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等区域核心医疗机构的介入精英们,暂时放下日常的听诊器与手术刀,化身为虔诚的“学徒”,在杨宏辉教授的指导下,于家猪的跳动心脏上,用每分钟高达15-19万转的钻石颗粒旋磨头,开启一场对复杂病变的“精工雕琢”。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演练,更是一场对生命通道进行毫米级“微雕”的艺术实践,关乎未来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杨宏辉教授形象比喻:“旋磨术是‘刚柔并济’的艺术——转速要像电钻般果决,手感却需如绣花般细腻。”
早上九点整,培训正式开始。首先在动物实验中心的观摩室内,由杨宏辉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桑海强教授亲授旋磨术的“兵法要义”,两位专家深入剖析适应症与禁忌症,精确把握“何时该出手”。杨教授结合数百例旋磨手术经验,传授如何通过冠脉造影、腔内影像学(IVUS/OCT)精准评估钙化负荷、分布(浅表/深部、环周度)、长度,制定个体化旋磨策略。
在实操环节,杨宏辉教授全程坐镇每一台操作,从股动脉穿刺建立入路开始,到导丝精准穿越目标钙化病变,再到旋磨系统建立,学员在杨宏辉教授实时指导下,分批进行核心操作。各个学员们依次调节旋磨转速,实践短时间(<15-30秒)、间歇性前送旋磨头(“pecking motion”)的精髓,聆听旋磨头接触钙化时的独特声音反馈,感受操作手柄传来的触觉变化。杨教授强调:“转速是生命线,手感是黄金法则,贪快贪大是魔鬼,循序渐进才是王道。”旋磨后,学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造影评估,学习如何判断钙化修饰是否充分,直观验证旋磨效果,为后续操作铺平道路。同时在高强度操作结束后,杨宏辉教授组织全体学员进行深度复盘。
来自河南省胸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师说道:“严重钙化病变是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挑战。虽然接触过旋磨,但在患者身上操作始终如履薄冰。请教书本和看老师操作,和自己亲手在搏动的心脏血管里开旋磨,感觉完全不同,第一次感受到高速旋磨头在钙化病变上前进的那种震动反馈,既紧张又兴奋。这次能有机会在杨教授指导下,在如此逼真的动物模型上反复练习手感、应对并发症,感觉心里踏实多了。这培训就像及时雨!希望回去后能把技术安全地带给更多本地患者。”
此次上演的这场冠脉旋磨“实战大片”,远非一次孤立的技术培训,它象征着技术下沉的坚实一步,通过顶尖专家的倾力传授和一流平台的资源共享,显著提升了郑州及周边地区医院处理复杂冠脉钙化病变的整体能力,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近年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指导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积极践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发挥动物实验中心大动物实验设施特色优势,连续开展了多期冠状动脉搭桥、冠脉旋磨术、心脏移植等心血管最前沿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学员400余人。
同时,动物实验中心积极开展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卵圆孔未闭关闭器、人工心脏、脑血管支架等新型国产器械研发课题,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国产新器械的研发提供一流的测试平台,为临床前相关产品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 文稿:邢永田、左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