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致兄妹遇险引关注,早识别早救治是关键
2025-08-12
浏览次数(11)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的一则新闻牵动无数人的心:周口一名2岁女童因暴发性心肌炎不幸离世,4天后,其4岁哥哥又被确诊患上同样的疾病,紧急送入当地医院ICU救治。接连的打击让家人崩溃大哭,这一事件也让“暴发性心肌炎”这一凶险疾病走进公众视野,引发强烈关注。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感到非常痛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张静教授表示。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的心脏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毒性引发,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心肌大面积损伤、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这类疾病进展极快,若不及时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张静教授强调。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专家有话说


此次周口兄妹的遭遇为公众敲响了警钟。张静教授提醒,家长需特别警惕孩子的异常表现:倘若孩子或成人忽然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呕吐乏力等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就诊,切勿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面对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难题,张静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不辍。其研究成果《机械循环支持和免疫调节联合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分析》已发表于权威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并被《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引用,为全国暴发性心肌炎的规范化救治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在临床救治中,张静教授带领CCU团队,联合体外循环科、急诊科等多学科专家,构建起高效的“生命救治网”。他们充分发挥ECMO(体外膜肺氧合)、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先进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将教室、办公室等临时空间变成救治战场,创下连续成功救治26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亮眼纪录。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这样与死神赛跑、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早已不胜枚举。

为进一步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张静教授尤为重视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应用,创新打造出“移动CCU”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急救与体外生命支持的同步进行,将ECMO、IABP等生命支持救治单元 “搬到” 患者身边,构建起覆盖省内外的“5小时生命圈”。“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移动CCU’能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患者身边,启动生命支持,为后续治疗赢得关键窗口。” 张静教授介绍,该模式已成功救治了众多省内外的危重患者。

暴发性心肌炎虽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张静教授表示,早期识别、及时就医、多学科协作与先进生命支持技术的结合,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让更多医疗机构掌握规范救治方法,共同为生命筑牢防线。”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