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规律跳动,都是生命活力的宣言。2025年9月29日,我们迎来第26个世界心脏日,今年“律动不息”的主题,既诠释着心脏昼夜不停的工作状态,更警示着这颗维系生命的“引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战。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人,冠心病、卒中患者均超千万,死亡占比高居各类疾病首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病区副主任刘洪智、冠心病二病区副主任张燕提醒:“律动不息”的心脏,需要这样守护。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是突然发生的,其实是不良习惯长期‘侵蚀’的结果。”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病区副主任刘洪智提醒,现代生活中的五大习惯正在悄悄伤害心脏: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会导致血压波动、心肌损伤,双重夹击加速血管老化。
长期睡眠不足会刺激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相当于让心脏“连轴转”不休息。
高盐、高脂、高糖的“重口味”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而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也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办公室一族日均久坐超8小时,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使血栓风险增加3倍以上。
长期焦虑紧张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缺血,暴怒会引起血压骤升甚至可能诱发心梗,堪称“隐形心脏炸弹”。
守护心脏健康,关键在“知行合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二病区副主任张燕等专家给出“八大护心指南”:
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可引发心肌劳损。建议每日保证6-8小时睡眠,为心脏提供充足的修复时间。
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分别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糖波动,如同给心脏“充电口”添堵。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橄榄油、鱼类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补充膳食纤维与抗氧化剂,限制动物内脏、甜饮料等食物摄入。
吸烟时一氧化碳会抢占氧气结合位点,导致心肌缺氧被迫“加班”,焦油和尼古丁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不吸烟或者立即戒烟;过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扰乱血脂代谢,建议尽量避免饮酒或严格控制酒量。
久坐2小时会使腿部血液回流减少50%,加重心脏泵血负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2分钟,日常可选择快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通过肌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为心脏“充电”。
情绪剧烈波动会引发血压骤升,如同给低电压设备强充高压电,易诱发心脏急症。生气或焦虑时可通过深呼吸10秒等方式平复情绪,为心脏安装“稳压器”,减少负面情绪对心血管的刺激。
心脏不适常发出明确预警,如静息时心慌、运动后胸痛胸闷、活动后气喘、下肢水肿等,这些都是身体的健康警报。一旦出现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切勿忽视延误。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通过定期体检监测指标。低风险人群每年常规体检即可,中高危人群可遵医嘱进行冠状动脉CT等针对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凝滞,增加血栓风险,且呼吸道感染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外出时需重点保护头颈部、手脚等部位,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并定期通风,坚持适度运动避免代谢减缓。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