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抓出”脑部血栓,让“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
2025-10-14
浏览次数(50)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家住中牟71岁的宋奶奶,本来状态还可以,没想到去个厕所的工夫差点就“瘫痪”了.....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疾病科岳慧丽副主任医师、秦晓明副主任医师成功实施“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手术”,让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老伴早晨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去上个厕所,突然听到厕所嘭的一声,我赶紧冲到卫生间,看到老伴躺在地上,叫不醒了……” 回忆起发病那天的情形宋奶奶的丈夫仍心有余悸。

不久前,宋奶奶就因为“说话不清楚、左手拿东西不稳当”,在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其脑血管重度狭窄,输完液症状好转后刚出院,没想到就出现了昏迷这种更严重的事情。

家属立即拨打120电话,在急救车上宋奶奶逐渐清醒,恢复了意识,但家属发现宋奶奶还是说话“呜呜啦啦、听不清楚”,同时左手和左腿都一动不动、抬不起来。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后,神经疾病科任志霞主治医师通过查体迅速做出急性脑卒中的诊断,第一时间完善头颅CT和头颈部CTA等检查,结果却让大家倍感压力:宋奶奶的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已引发脑缺血症状,脑部供血岌岌可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就像灌溉的渠道堵塞,田地得不到水的供应,出现麦苗干旱一样,必须尽快把堵塞的管道修通,我们在时间窗内可以给予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治疗方式。静脉溶栓需要在时间窗4.5小时内进行,黄金时间窗是3小时;很遗憾,宋奶奶到医院后就超过了溶栓时间窗,只能进行机械取栓。简单讲就是需要通过介入微创的方式把堵塞的管道修通,黄金时间每过1分钟,可能损失190万个神经元。”岳慧丽副主任医师解释道。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医院迅速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疾病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联动响应,结合患者高龄、病情危急的特点,各科室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术前准备,第一时间安排手术,最大限度挽救脑细胞,抢救生命。

复合手术室里,在岳慧丽副主任医师、秦晓明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贺军胜副主任医师、张金龙主治医师精密配合下,用一根纤细、光滑的导丝,从患者大腿右侧股动脉进入血管,再“游走”到大脑,配合着微导管穿过颅内如迷宫般复杂的血管网络,精准定位血栓位置,应用Y型双支架取栓技术,两枚取栓支架像灵巧的手指般稳稳“抓住”血栓,一次拉栓成功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当血管再通的瞬间,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口气,成功将患者从瘫痪边缘拉回正常生活。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术后第一天,家属发现宋奶奶说话比术前明显流利不少,左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抬高;第三天便可下床站立、活动,言语不清等症状彻底消失。

如今顺利康复出院的宋奶奶,握着专家们的手激动万分:“一想到差点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到哪儿去都离不开轮椅了我都后怕,感谢你们的付出,挽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我又可以跳广场舞啦。”



|文稿:岳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