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心脏重症,守护心脉健康——2025海峡两岸心脏重症全国巡讲(郑州站)暨第八届中原IABP学术论坛在我院举办
2025-11-09
浏览次数(7)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立冬时节,寒意渐浓,学术暖流涌动中原。11月8日,2025海峡两岸心脏重症全国巡讲(郑州站)暨第八届中原IABP学术论坛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启幕。

本次聚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这一心脏重症支持技术的学术盛会,汇集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以“理论赋能+实操实战”模式,为提升心脏重症救治能力、推动机械循环辅助技术规范化下沉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中原地区机械循环辅助领域的标杆性学术平台,中原IABP高峰论坛已历经七载沉淀,成为连接省内外专家、赋能基层医护的重要桥梁。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李昊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医疗健康事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医院正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心血管重症救治能力。以张静教授为首的心脏重症团队凭借过硬技术实力,让医院在该领域跻身全国前列,为华中地区心源性休克患者带来健康福祉。心脏重症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各位同道不忘初心,共同推动IABP应用与管理的普及提升,为护佑百姓健康不懈奋斗。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张静教授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程,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论坛始终秉持“技术立科、创新强科”理念,见证了IABP从“高大上”到“基层能”的跨越发展。七年间,通过论坛搭建的学术平台,累计培训基层医护骨干余人次,助力数十家县市级医院独立开展IABP植入术,让这项“救命技术”真正突破地域壁垒,惠及更多基层重症患者。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IABP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凭借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可控的优势,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暴发性心肌炎等危重症救治中不可或缺,它的规范应用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针对基层医院“不会用、不敢用、用不好”等痛点,本次论坛精心设计了全链条学术内容。来自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多位专家依次授课,内容覆盖基础理论、临床实战、设备维护等多个维度。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聚焦《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结合急诊PCI实战经验,阐述IABP在这类极高危患者中“救命+优化预后”的双重价值,解答适应症与时机选择的临床困惑。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张静教授的《IABP+ECMO双剑合璧 睿智选择》,剖析两类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的协同机制,为极重症患者“循环支持升级”提供决策思路。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郭长英教授从《IABP原理及波形分析》切入,以基础原理为本,结合临床波形案例,解析IABP工作逻辑与疗效评估要点,为临床应用筑牢理论根基。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带来《防大于治 ECMO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引发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ECMO是极重症患者“生命支持最后防线”,而血管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与治疗安全性,其分享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特别设置了“IABP工作坊”实操环节,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复盘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助力基层医疗单位提升IABP规范化应用水平,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IABP应用时机适应症选择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间凝聚起临床共识,为优化救治流程、提高诊疗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IABP的球囊每一次搏动,都是与心脏的深情对话。”这场学术盛会,不仅是IABP技术的进阶课堂,更是中原地区心脏重症学科发展的加速引擎。通过学术交流与技术传承,IABP的标准化、同质化应用正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让机械循环辅助技术从“救急”走向“救心”,从“保命”迈向“回归生活”。

未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将继续以中原IABP高峰论坛为纽带,持续深耕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育,让更多先进医疗技术走进基层、惠及百姓,为健康河南、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构筑坚实的心血管健康防线。



|文稿:黄   宁|

|视频:冯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