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5年冠心病质控会议在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召开。
本次会议以“向典型病例学习”为主题,汇聚省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临床骨干及质控人员,通过深度剖析典型病例,为全省冠心病诊疗质控树立标杆、统一标准,搭建起高效的经验共享与技术提升平台,对推动全省冠心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袁晋青表示,冠心病诊疗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尽管技术不断发展,但严重并发症仍是临床“瓶颈”。“每一次并发症都是深刻警示。”他强调,会议旨在通过直面诊疗难点,剖析病例背后的决策逻辑与改进空间,推动临床医生从反思中进步,完善质控体系。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外事部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教授表示,病例讨论是提升诊疗水平的核心路径,未来需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建立病例分享长效机制。
本次会议精选的6例病例,涵盖急性心梗、介入后无复流、对比剂溶血等临床棘手情况,采用“汇报+点评+研讨”模式深挖质控要点。
安阳市人民医院田伟教授汇报的70岁男性典型病例,提示老年心梗常以意识丧失等非典型症状首发,需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多学科协作。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陈志刚教授汇报了一例56岁糖尿病合并心梗女性病例,凸显合并基础病患者需警惕心脏破裂风险,ECMO应用时机与心包积液监测至关重要。
郑州大学二附院陆明辉教授汇报的75岁女性冠脉介入后严重无复流病例,让专家达成共识:多血管病变需优化治疗顺序,无复流需快速采取药物联合IABP的综合干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彭亮医生分享的81岁冠脉慢血流典型病例,则聚焦高龄患者风险评估与慢血流药物选择问题,同期分享的2例成功预防案例,印证了“以教训促提升”的会议价值。
安阳地区医院胡永寸教授汇报的71岁支架术后再发心梗典型病例,提醒临床需强化术后长期管理与再发缺血监测。
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66岁CTO病变术后对比剂溶血病例,明确了罕见并发症的筛查要点,以及多学科协作在抢救中的核心作用。
“这样的病例讨论非常有价值,每一个病例都让我深受启发。”一位来自基层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表示,通过会议不仅学习了省内外专家的诊疗经验,更认识到自身在临床工作中的不足,今后将把会议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术前风险评估,规范诊疗操作,提高并发症防控能力。
袁晋青院长强调,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定期举办此类质控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更多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省内外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合作与质量提升。同时,他希望全体与会人员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将“向不良预后学习、向并发症学习”的理念融入日常临床工作,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与质控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心血管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省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凝聚了行业共识,明确了冠心病诊疗质控的改进方向。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作为河南省心血管质控中心,将继续发挥心血管领域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迈上更高台阶。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冠心病诊疗规范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将持续降低,更多冠心病患者将从中受益。
|文图:彭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