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硕果初结。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2018年6月23-24日,第七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召开。
凭借较强的学科影响力以及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主任张静教授荣获“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领军人物”。成人心外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孟树萍荣获“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学科贡献奖”。
张静主任荣获“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领军人物”
孟树萍副主任荣获“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学科贡献奖”
这两项大奖的颁发,彰显出华中阜外心脏重症学科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更加体现了全社会和广大患者对医院心脏重症专家突出成就的高度认可。
荣誉背后是默默的付出:在张静主任、孟树萍副主任的带领下,阜外华中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成人心外重症监护室所有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张静:为心脏重症患者带来“心”希望
“领军人物”,顾名思义,是要在行业中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学科带头人。在心脏重症救治领域,张静的领军作用有目共睹。
这两年,张静和她的CCU团队一直走在全国心脏重症救治的前列。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暴发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冠脉介入手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以及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简称)心脏辅助装置转运及救治心脏重症患者等方面,使很多患者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张静主任、叶发民副主任医师随即组成紧急救治小组,他们一边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的维持,一边紧急联系体外循环科专家进行ECMO上机。经过紧急救治,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理想水平。
像这样成功救治心脏重症患者的故事,每天都在CCU上演。“非常6+1”(6台IABP和1台ECMO)救治心脏重症患者,已经成为华中阜外CCU的新常态。
除了高超的救治技术,CCU里的人文关怀也是一大亮色。“让人性光芒照亮CCU每一张病床”是张静坚持的理念。环顾整个CCU,人性的光芒随处可见。轻松、畅缓的病房气氛,让人似乎感受不到这里入住的是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支撑气管插管的手套气球上,写着“早日康复”的字样。配上一个大大的笑脸,躺在病床的病人好像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众所周知,精神力量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让患者笑起来,华中阜外CCU的医护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走进CCU,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女性患者,你会发现每一位都有着精致精神的小辫子。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就算是重症病人也依然有追求美的权利。或许她们的视线尚且只能固定一个位置,可不管在哪一个反光中,她们都能看到美美的自己,面对重生后自己最美的样子,嘴角的一个上扬,就给了她们自己无限大的精神力量。
华中阜外CCU用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给予患者尊重,帮助他们返回生命的战场。
孟树萍:奇迹的出现离不大家的精心付出
对孟树萍来说,每次走进成人心外监护室,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强大的责任感、使命感也随之而来。更衣室、换鞋间,还有现代化的监护病房……每张床、每台监护仪、每台呼吸机、每张桌椅,只有亲身经历过从无到有的人才能体会到,美好来之不易。
近日,由总院长胡盛寿院士主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实施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
从患者被推入成人心外重症监护室的那一刻开始,成人心外监护室副主任孟树萍就把家“搬”到了监护室,很少走出监护室外的那条长走廊。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阜外医院护理部石丽副主任指导下,孟树萍带领医护人员时刻关注血压、心率,紧紧盯着肺动脉压,准确记录尿袋中的尿量,随时掌握患者心脏、肝脏、肾脏和肺的功能……所有的细节,都要一丝不苟去完成。
不仅要照顾患者的行动,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也不容忽视。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个个拿出足够的耐心,哄着这两位刚刚重生的“宝宝”。不久之后,小申和龚先生冲破命运的束缚,开出了最绚丽的生命之花。
像这样创造生命奇迹的例子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孟树萍紧跟本专业技术的学术前沿,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率先将ECMO用于心血管外科,治疗术后低心排及重度肺损伤,在对国内第一例心脏辅助装置Impella5.0围术期管理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华中阜外立足新起点、着眼新高度、谋求新跨越。大德行医,厚德致远。作为心脏重症人,张静主任、孟树萍副主任带领各自团队,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在心脏重症领域,奏响最强音、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