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秋,秋风送爽。在这收获的季节,华中阜外医院核医学科成功举办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规范化应用及新进展学习班。全省核医学界中坚力量齐聚一堂,目光聚焦前沿学术热点,仰望而厚积薄发,思辨而路行脚下。此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表明了华中阜外医院核医学科能够肩负责任去普及和推广心脏核医学,为我省心脏核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学习班以在河南核医学界推广心肌灌注、药物/运动负荷显像为目的。学习班成员由来自省内各大医院核医学科的主任和骨干医师50人组成,课程内容包括ECT心脏核医学的技术操作、图像处理、图文报告规范、负荷ECT的护理及应急预案等全方位解读。
9月7日上午8点,学习班准时开班。华中阜外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崔静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同仁表示欢迎,希望与会同仁能够通过这次会议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并有行动起来,在心脏核医学的道路上一起上下求索,携手共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方纬教授带来了《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的解读》专题报告。方教授高屋建瓴的对中外心脏核医学指南作出比较,倡议我们在求真务实的做好心脏核医学检查同时,积极的在国内及国际指南中发声。通过方教授的讲解,与会专家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8》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指南的学习和执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辨识。
心肌血流定量及储备新技术是当今国际热点,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台湾阳明大学许百灵教授讲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心肌血流定量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该技术能够准确定量心脏各供血区域的血流量,切实解决一部分临床及病人的诊疗问题。许百灵教授和方纬主任在研发和推动我国SPECT血流定量技术方面做出来突出的贡献,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必将掀起心脏核医学的热潮。
华中阜外医院冠心病二病区赵康博士,使用病例分享的模式,对SPECT心肌血流定量及储备新技术给出了临床医师的应用感受和客观评价。赵康医师认为SPECT心肌血流定量及储备技术能够指导他们解决许多临床棘手的问题,比如冠脉多支病变危险血管处理的选择,临界病变和微循环病变的诊疗等。
核医学科副主任技师谢建,对核素心肌显像图像采集以及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把专业术语形象化,将采集计数、运动校正、迭代重建及滤波函数等晦涩难懂的技术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解决了与会同仁的技术困惑。
现场观摩环节,总共历时1个半小时,大家热情高涨,交流热烈。
张莹医师和郭元琨护师对腺苷药物负荷心肌血流定量及储备新技术进行示教,她们详细讲解腺苷药物负荷试验操作的各种细节性问题,比如:事先与患者沟通该检查的重要性,静脉双通道的建立,心电图的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孙璐冰医师和李培护师示教了运动负荷试验。李培护师强调了心电图监测技巧和预留静脉通道通畅的重要性。孙璐冰医师详细讲解了从病人预约接诊到检查完毕安返病房的检查过程,阐述了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采集病史、密切观察病人面色步态变化、严密监视心电图、血压、脉搏改变等,保障患者负荷检查前后的生命安全。李耀臻技师演示了负荷试验采集流程、心肌血流定量及储备新技术的采集流程,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并且指出了医、技、护三方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药物负荷试验是运动负荷试验的有力补充。我院药学部司维药师讲述了药物负荷试验中临床常用的负荷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对比了不同药物的优缺点及临床使用建议。药学知识的讲述详细全面,使大家受益匪浅。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经典、准确、无创的诊断心肌缺血的影像学方法,对比欧美的普及程度,我国心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显著不足。张杰医师进行了“SP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专题报告,分享解读图文报告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同时倡导核医学人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主动地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以开放的姿态开展科室合作、学科交流。
护理工作在心脏核医学检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细致入微的工作一直都在呵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负荷试验中尤为突出。核医学科李培护师进行了“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细节护理”专题报告,分别就运动负荷试验及药物负荷试验检查流程中的护理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负荷试验因其潜在风险高,技术难度较大,因此该项目的开展需要本着严谨、科学、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医、技、护的密切配合,抢救预案及设施完善,从而保障病人生命安全,降低医患风险。
本次学习班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普及、推广心脏核医学的作用,为促进我省心脏核医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心脏核医学蓬勃发展,与大家共勉。
(核医学科张杰、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