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情凝重,步履匆匆;无影灯下,柳叶刀上;战胜病魔,创造奇迹……一提到医护人员,很多人脑海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画面。
实际上,再优秀的医护人员,也不可能每天都在开展标志性技术,每时每刻都经历着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更多的时候,他们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患者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却能给患者带来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在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8楼、19楼病区,有很多患者留下的感谢信。这些信里,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一:细微之处见真知
“在入住医院的短短几天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全体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医德。他们对病人热情服务、积极负责、任劳任怨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深深的感动了我……”19楼住院患者冯老先生用感谢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当看到这封信时,病区主任邵芳教授感到很“意外”。“我们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们对每位患者都是这样的啊!”邵芳主任说。
可就是医护人员眼中的“平常事”,让患者有了深深的感动。前段时间,冯老先生经常头晕,竟主动提出要到华中阜外医院住院。孝顺的儿女一听很高兴,平时都是催着他去医院检查还推三阻四,现在他竟主动提出来了,就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邵芳主任接诊后,完善检查后发现,老人不仅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且还患有脑血管狭窄、冠脉狭窄(重度钙化)等疾病。邵芳主任经过仔细研究,为老人量身打造了一套治疗方案,并逐步实施。
孙洁护士长也带领护理团队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护士们不怕苦不怕累,通过日常护理和促膝谈心,把一个个精妙的治疗方案无声无息地融入进去。
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冯老先生反复头晕的症状在不知不觉消失了。这让老人感到既意外又惊喜,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故事二:这里的关爱静悄悄
近日,华中阜外医院19楼病区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该女性患者姓曹,90岁高龄,病情十分复杂,家庭情况也比较特殊。
几天前,曹女士在上厕所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华中阜外医院。邵芳主任等专家为她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曹女士患有甲状腺癌,并且已经出现全身转移。更令人揪心的是,她还患有肺栓塞,已经出现全身缺氧、嘴唇紫绀,反复咯血等症状。
子女们工作性质特殊,平时非常繁忙,他们把老人送到医院后请了一位保姆,然后就重返工作岗位了。面对这样一位患者,病区所有医护人员都感到压力十分巨大。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这就是邵芳主任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老人刚住院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孙洁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为老人擦洗身子。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兴地说道:“子女都不一定都做的事情,你们却做到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老太太病情好转,咯血和缺氧的症状也消失了。他儿子来接母亲出院时,看到容光焕发的母亲后,感到十分满意,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患者家属也许不知道,患者病情好转的背后,医护人员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无论有多大困难、多少委屈,他们都能悄无声息地关爱着每位患者。
故事三:春风化雨解千愁
18楼病房的朱莉护士长也深有感触。她说:“一开始,有的患者不理解,但你只要真心对他,最终他们都会感受到的。”前不久,病区住了一位性情狂躁的患者。她不但患有心衰,而且甲状腺激素高得“爆表”,促甲状腺激素低得测不出数值。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极度不配合,有时还大喊大叫、恶语相向。家属都受不了,甚至考虑把她送到精神病医院。邵芳主任带领医护人员耐心开导,一边进行抗心衰、抗焦虑治疗,一边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这样的“双心”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心衰症状减轻,甚至连患者激素水平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出院时,高兴得多次飙泪,并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感动是一种绵长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悄悄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在18楼、19楼病区,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很多。
不断发生感人故事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两个病区,在华中阜外医院的所有病区,各种感谢信、表扬信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每封信的背后,都是一个医患情深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