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石。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制定出《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本文将主要内容提炼,为护理同仁提供参考。
本指南主要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针对膳食与饮料、 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
一、膳食营养推荐
(1) 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
(2)对于无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成年人,需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具体膳食和营养建议见表 1
(3)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
(4)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
(5)减少钠盐的摄入,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钠盐< 5 g
(6)减少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
(7) 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
1.膳食营养
(1)谷薯类
谷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 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有利于降低 2 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 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g,薯类 50-100g。建议每餐有谷类,烹调时“粗细搭配”,如大米与糙米、杂粮(小米、玉米和燕麦等)及杂豆(红小豆、绿豆和芸豆等)搭配食用。
(2)蔬菜与水果
摄入蔬菜水果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可降低成年人高血压、脑卒中及主要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还有助于绝经早期妇女降低LDL-C水平。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 300-500 g 新鲜蔬菜(深色蔬菜 应占一半), 200-350 g 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鱼类和禽畜肉类
食用鱼类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建议成年人鱼类摄入每周 300-525 g, 采用煮、蒸等非油炸烹调方法,减少营养素的丢失;每天摄入畜禽类 40-75 g,红肉(如猪、牛、羊肉类)摄入量不宜过多。
(4)蛋类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胆固醇含量也较高。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周摄入鸡蛋 3-6 个。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小于 300 mg(约 1 个鸡蛋黄)
(5)大豆及坚果类
大豆中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钙等营养素。食用豆制品和坚果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目前建议每周适量食用坚果 50-70 g。
(6)奶类及乳制品
奶类等乳制品种类多样,是膳食钙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每天饮用牛奶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建议可以摄入不同种类的奶制品,约合每天 150-300 g 的液态奶。
(7)茶、含糖饮料和咖啡
多年长期保持饮茶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 20%。但是,长期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睡前饮浓茶可能造成兴奋而影响睡眠。建议一般成年人适量饮茶,每月茶叶消耗量为 50-250 g, 绿茶为佳,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建议饮用咖啡与进餐时间最好相隔半小时以上,以免影响食物中的钙、铁、维生素B6的吸收。
(8)钠盐
限制钠盐摄入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或其他富含钠的调料(如酱油、味精、 鱼露等),并控制餐桌上的用盐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既往我国多个专业学会指南均推荐提倡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不高于 5 g,与 WHO 的推荐标准一致。
(9)辣椒素及辣膳食
辣椒富含维生素 C,也含有较高的维生素 B、β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其活性成分为辣椒素。辣膳食有助于增加盐味觉,减少摄盐量、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10)复合维生素及脂肪酸
建议一般人群通过膳食多样化来摄入维生素、矿物质,不建议单独服用膳食补充剂;孕妇等特殊人群服用膳食补充剂前请咨询医生。推荐一般成年人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鱼、菜籽油、 橄榄油等。食用油摄入每天不超过 20 g(约 2 瓷勺),应选择多品种食用油并经常调换,而心血管病高风险的个体需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2.特定人群膳食推荐
(1)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膳食指导
首先要保证食物多样化、营养充足,保持适宜体重,不要过于消瘦。对消化能力明显降低的老年人,可少量多餐、进食细软食物;老年人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应主动饮水,每天饮水量达到1500-1700 ml。 老年人身体代谢机能减慢,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甜食摄入;浓肉汤、海鲜浓汤等富含嘌呤类的饮食,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需控制。老年人需积极进行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和延缓骨质疏松。
(2)对代谢风险升高人群的膳食指导
1)血压升高个体
对血压升高的个体,更需要重视限制钠盐的摄入,除了减少烹饪时添加的食盐,还要减少使用含钠的调味品(酱油、味精、鱼露等),长期口味偏重、高盐饮食容易诱发心血管病。另外,少吃加工类食物(如糕点、火腿、罐头等),这些食物通常高脂、高糖、高盐。推荐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类、纤维类、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食物,同时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添加糖和钠的摄入,有利于控制血压。
2)血脂异常个体
对于血脂异常的个体,需要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更应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大部分饼干、糕点、薯条、土豆片等油炸食品和加工零食,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往往会使用(人造)黄油和奶油、可可脂等,容易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烹调油选择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植物油,并调换使用。
3)糖代谢异常个体
对于糖代谢异常者,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或团队指导下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在全面评估个体营养状况前提下调整总能量的摄入,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者应预防维生素 B12 缺乏。目前尚不推荐食用含有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鱼油等成分的保健品来控制血糖或预防心血管病 。
二 、身体活动推荐
1.所有人都应当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
2.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 min 中等强度或至少 75 min 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提高到每周 300 min 中等强度或 150 min 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但应先科学评估,循序渐进
3.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 2 天进行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如俯卧撑、 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
4.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 6-8 h
5.中老年居民(尤其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
(1)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身体活动
针对健康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适用于所有老年人,如果不能达到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的目标,则在其身体状况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运动。但是,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状况,或经过专业评估,选择合适强度的身体活动。建议老年人按照相对强度的标准选择身体活动类型。另外,建议老年人的运动形式多样化,除有氧运动和增强肌肉型运动外,要增加平衡型活动及柔韧性运动;推荐选择适当的集体运动,如广场舞、健身操等。
(2)患有慢性病者或残障人士的身体活动
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降低新的疾病发生风险,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适应性以及提高自理能力。针对一般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原则上也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冠心病、脑卒中等患者除外)或残障人士。然而,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特殊状况,建议通过咨询专业医师制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身体活动划;建议残障人士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例如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同时,应当注意运动安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请他人协助。
三、戒烟推荐
1.吸烟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效应较强,推荐避免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
2.对吸烟者反复提供戒烟建议,帮助其戒烟
3. 避免被动吸烟
4.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电子烟
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戒烟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迅速降低,戒烟时间越长,心血管健康获益越大。 鼓励各年龄段吸烟者戒烟。研究表明,30 岁、40 岁 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10年、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医疗服务机构应当结合吸烟者既往病史和个人情况为其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使其了解吸烟危害,戒烟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同时 动员家人和朋友帮助吸烟者戒烟。此外,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加大宣传力度,防止青 少年吸烟,减少被动吸烟,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
四、限制饮酒推荐
1.对于饮酒者应限制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 25 g,成年女性< 15 g;或酒精摄入量每周≤ 100 g。肝肾功能不良、高血压、心房颤动、怀孕者不应饮酒
2.对于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饮酒,若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引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3.不建议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预防心血管病
饮酒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复杂。适量饮酒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但是,饮酒过量会增加脑卒中、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考虑到饮酒引起的综合健康风险可能大于潜在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因此不建议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预防心血管病。
参考文献
顾东风,翁建平,鲁向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03):209-230.
供稿 内科管委会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