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发布权威数据,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手术量达14455例,位列全国第一。
2018年,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共完成心外科手术4296例。
全国排名由2017年的第十位跃升至2018年第七位,增长幅度达24.6%,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该白皮书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发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Chinese Society of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在业界具有很强的公信力。该组织每年以调查表形式对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医院进行“中国心脏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量”调查,旨在为专业学科发展、政府政策制定等提供权威数据。
面对如此抢眼的数据,华中阜外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介绍,4296例只是华中阜外医院2018年心脏及大血管外科的手术量,如果把外周血管和复合(Hybrid,杂交)手术等都统计上的话,这个数字是7166例!但仅就统计数据4296例来说,比上年度增长幅度达24.6%,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4.26%的水平。
数字只是自然累计的结果,手术质量和技术突破才是他们更深层次的事业成就和价值体现。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术数量也是技术实力的真实体现,也反映了患者和家属对这个学术型专业团队的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的认可。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与以下两个原因密不可分。
01超强实力 源自扎实的根基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全省综合医院中最早设立、最早开展心外手术的心脏大血管专科。自80年代初组建以来,该科一直是全省心外科领域的“龙头”和标杆。一系列技术创新、一次次“零”的突破,都从这里“破冰远航”。
2011年9月,学科迎来了第一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卫生部批复,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全国15家入选单位之一。
2012年10月,心血管相关学科迁入新落成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与此同时,“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挂牌。学科细化成冠心、瓣膜、婴幼儿先心、大血管、心律失常、心衰、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8个亚专业;病区数量、床位数、手术间也得到成倍增加,患者住院难、术前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大大缓解!
当时,信心满满的程兆云教授,为学科发展制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在5-8年时间内,迈进国内前15-10名!现在回头看,他们提前实现了理想!
02站在新起点 迎来新跨越
2017年12月16日,随着华中阜外医院正式开诊惠民,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心外科整体搬迁入驻。在伟大的历史机遇下,心外科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病区数量由4个扩展到11个,彻底解决了“缺病房、缺手术间、缺监护室”的发展瓶颈。并且,成立了“体外循环科”,在体外循环和生命支持领域得到进一步壮大,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大提升。
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带领下,华中阜外医院全面引入“阜外”品牌、技术、管理,目前已成功实施24项标志性技术,已成为“引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成功样本、河南省医疗开放合作的窗口和医研融合发展的典范”,成为河南省着力打造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排头兵!
由总院长胡盛寿院士主刀,华中阜外医院分别于2018年4月27日,完成了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5月24日,完成了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两台高难度、高技术含量手术的成功实施,使河南心血管诊疗技术水平迈上了历史新高度,大大提升了河南省医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2019年10月13日,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带领下,华中阜外医院再次成功实施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至此,华中阜外医院已独立成功完成三例人工心脏手术!这标志着河南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进入常态化。
程兆云教授介绍,华中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与多年来几代心外人的艰苦奋斗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北京阜外专家们尽心尽力的“传帮带”密不可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华中阜外医院心外科要严格按照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高标准要求,在医疗技术水平与防治能力、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保持“同质化”。既注重品质,同时积极创新,努力建设成为集“医、教、研、防、管”各项能力都先进的优秀学科,为打造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为广大患者解除疾痛、助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