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武汉24小时,我们成功转运第一批患者到火神山医院
2020-02-10
浏览次数(287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2月5日,华中阜外医院医疗急救转运队紧急集结,驰援武汉,协助当地进行危重患者救治及急救转运工作。

2月6日,队长苏丰鸣医师带领团队小伙伴正式投入战斗,驾驶着豫A290CP,穿梭于武汉街道,将一位位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到火神山医院,为他们开启新的生命通道。

2月7日夜晚,华中阜外医院医疗急救转运队的急救护士于风景,终于抽空拿起笔来,记录下他们抵达武汉的24小时。

来,让我们通过一线医护的眼睛,去看看这场国之殇中的医之爱。


2月7日,正月十四,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们团队终于得空休息一下。

今天院领导特意建立一个工作群“武汉驰援急救-华中阜外”。在群里,院领导询问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情况,一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有问题要及时沟通,以便迅速解决。

院领导的话是强心针,也是特效药。再次坚定了我们团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们到达武汉的第3天了。3天前的我们,是华中阜外医院急诊科随时等待出发的急诊队员;而现在我们是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急救队员。

这3天的生活,紧紧张张,充充实实。

2月5日凌晨0点,我接到电话,医院成立医疗急救转运队,早上8:00出发,驰援武汉。

在疫情刚刚发展的时候,我就志愿报名到一线去。所以接到电话,我没有犹豫,马上收拾行李,做好一切准备。

期间,护士长白向威给我打了三四个电话,反复说:“这次任务,不同于平常,危险性极高,要做好思想准备。风景,你确定加入吗?”

我说:“我确定。”

“我确定”三个字是我的决心,也是我们团队一致的信念。

这次带队的是“苏哥”——主治医师苏丰鸣,一个非常好的大哥。有苏哥带队,我心里踏实。 急救员孙佳亮、急救司机常明亮也都是很好的兄弟,能跟他们一起去驰援武汉,我十分放心!

从医院出发前,院领导郭智萍教授、高传玉教授和急诊科郑晓晖主任、护理部杨巧芳主任五次三番的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我们的安全是全院人的期盼。

杨主任给我一个拥抱,让我差点落泪。我们都知道,要面对的是什么,我们也一定能够给顺利战胜疫情恶魔带给我们的挑战。

下午2点多,救护车驶进武汉城的时候,安安静静的街道让我们一下子警醒了,我们开始真正意识到要面对的敌人有多可怕。下午3点,到达安置地点,简单吃点泡面,就开始了往房间里搬运防护物资。

6日一大早,吃过早餐后,开会通知,我们分配为第二组人员,任务是跟随武汉120指挥中心的队伍一起执行患者转运任务。想着第二组要到下午才开始执行任务,一早紧绷的弦稍微放松了一下。

谁知刚到中午,我们正在救护车内整理设备,接到通知,立刻出发。

来不及吃饭,装备齐全防护物资后,我们即刻出发去执行第一个转运任务。

没多远,我们就到达了武汉红十字医院。二十分钟后,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上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苏丰鸣医生和我立即查看她的状况,为她吸上氧。这是位女患者,30岁左右。她有着明显的呼吸困难,看着像是有轻度心衰的患者。

2分钟后,又来了一对40多岁的夫妻患者。他们相互扶持,一步步的迈向我们,女士看起来状况好一些,而男性患者一直在咳嗽。

安置妥当后,急救员孙佳亮关好车门,驾驶员常明亮轻踩油门,平稳地载着3名患者,向20公里外的火神山医院疾驰而去。

患病的焦虑加上对未知的恐慌,3名患者看上去都有些紧张。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刚开始我也有点小紧张、小害怕,看着他们,脑子里快速想着防护流程和相关的疾病症状。

苏哥一直给他们加油打气:“火神山集中了全军最好的大夫。咱们转运到那里,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痊愈的。”

差不多5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只在新闻中看到的火神山医院。此时车外下着小雨,但是施工工人仍在热火朝天的干活,“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在我脑海中飘过。

一路畅通的到达已建好的感染七科一病区,我们把3位患者顺利交接,完成了到达武汉的第一次任务。

抵汉24小时,我们帮到了第一批患者。

夜晚,有同事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上看到了我们的车辆,就在火神山医院。微信图片传过来,我看了看,还真是,有些小激动呢!

顺利返站后,在武汉同行的监督下,脱防护服、消毒救护车……一系列流程结束后,我们回到驻地,继续待命……

今天(7日)上午,暂时没有转运任务。点查完救护车上的物资后,集合沟通昨天转运途中出现的问题。每一次的总结,都让我们新一天的任务完成更加专业有效。

每天我们都会跟家里人视频报平安,看着视频中还没满月的闺女胖乎乎的笑脸,一天的紧张和压抑得到了完美治愈。

驰援武汉,我们有必胜的信念。

夜已深,城更静,明天,战斗继续。

华中阜外医院医疗急救转运队

护师于风景

2020年2月7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