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9日,河南省首台急诊心脏支架手术成功实施。这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使一名68岁的急性心梗患者死里逃生。
20年来,这位幸运的刘先生,不但谨遵医嘱,保持良好心态,而且常怀感恩之心,对救命的高传玉教授念念不忘。每年他都会专程赶到医院,用真挚的话语,表达对高传玉教授的感激之情。
2020年6月5日,已经88岁高龄的刘先生,在儿子和女儿的陪伴下,专程赶到华中阜外医院,用真挚的情感书写了一个医患情深的故事……
尽管已经有88岁高龄,但刘老先生依然精神矍铄,整天乐乐呵呵,还时常哼哼小曲唱唱戏。每年夏天,他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来医院看望高传玉教授,见见自己的救命恩人。
2020年6月5日,在儿子的陪伴下,刘老先生赶到医院。刚一见面,刘先生就紧紧握着高传玉教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激动地说:“当时已经看不到血管,你手一动,血管通了,我又活了!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说完他把一面锦旗交到高传玉教授手里。锦旗上,“医德高尚医术精 绣花匠心治疾病 手到病除显真情”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见证了20年的医患情深。
高传玉教授得知他要来,不但赶到医院大门口迎接,还为他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两张老照片。照片显示的时间是2012年4月,刘老先生住院复查时,与高传玉教授等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看到照片后,刘老先生热泪盈眶,惟妙惟肖地唱了一段申凤梅老师的唱腔《收姜维》,情景把他们的思绪带到20年前。
2000年4月29日下午,刘先生突然感到前心后背疼痛,紧接着出现心慌气短。见此情景,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到医院后,刘先生已经呈现休克状态,血压和心率无法维持。高传玉教授迅速判断,这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急需开通血管救命。
现在急诊造影置入支架司空见惯,但在20年前,第一代裸金属支架刚传入中国不久,全国很少有急诊置入支架的先例,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时间流逝一分钟,刘先生死亡的风险就增加一分。在这种情况下,高传玉教授再次迎难而上,急诊实施手术,为刘老先生置入了一枚支架。就这样,河南省首例急诊冠脉支架手术诞生了!
放完支架后,高传玉教授再三叮嘱刘先生,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刘先生听得入脑入心,做得不折不扣。每年他都要到医院,找到高传玉教授,对健康状况做一个全面评估,对药物进行调整。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任何时候,刘老先生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如今的他,88岁高龄还耳不聋眼不花,讲话声如洪钟,而且还才思敏捷。他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学习强国”,还总结出《潇洒过晚年》《老人有福》等原创小诗。“人过六十特别脆,时不时的就掉队……只要经常心情好,活到百岁人未老……”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凝聚着刘老先生的健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