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女心脏罕见畸形,两大专家联手重组心脏,创造河南奇迹
2020-06-29
浏览次数(346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这是一位19岁少女的奇迹。

身患重疾,向死而生,

她真的可以吗?

两大专家联手,迎难而上

创造出世界罕见、

河南省年龄最大的手术成功案例!

故事还要从19年前说起。2001年,晓婧出生于南阳的一个小村庄。

从小,她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不能跑,不能跳,稍有不适便会上气不接下气。本应该是红润的嘴唇和小脸上永远都是一片洗不去的青紫。小伙伴们热闹的游戏,她永远只能做个艳羡的旁观者。

她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病:先天性心脏病。可具体是什么,村里的医生也说不清,只说:“这孩子活不过五岁。”她只知道,爸妈每次听见有人说她有病时,总是会怒冲冲地去跟人理论一番。

可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还挤在“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土坯房里的他们,实在是拿不出钱给孩子治病,只能在无人之际默默流泪。

其实,那时的晓婧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的是先天性心脏病里最为罕见且复杂的类型之一: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也就是说,她的心脏长“乱”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孩子很难活过一岁。而她之所以能长大,是因为她刚巧同时还患有另外三种先心病:防止左心室退化的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巨大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

这种特殊的结构全球罕见。

恰恰是这种罕见的特殊结构,却歪打正着地保证了晓婧心脏内部的血液充分混合,勉强提供身体发育需要的氧。

这是她的不幸,却也是她的万幸。



也许是自小便经历了太多痛苦,晓婧反而养出了乐天的性子,她常对自己说:“这辈子就这么着吧,能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下辈子我一定得当只大熊猫,天天被国家保护着啃竹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如白开水样。正当她以为人生不过如此的时候,她偶然遇上了那个特别的他。他温柔,帅气,从不介意她的病,只是一味的对她好,他就如一道阳光冲破了她青紫色的阴霾,让她的世界瞬间变了模样。于是,她不再想下辈子啃竹子的事,开始想把此生过得精彩了。甚至,她还想拼上性命也要为他生一个孩子。

他们开始了四处求医。

然而,由于病情复杂、心功能差,在当地的几家医院,他们得到的都是怜悯的目光和否定的答案。终于,在同乡一次聊天中,他们听说了华中阜外医院——这个位于省会城市的“国家队”医院。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们打算来碰碰运气。

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主任彭帮田教授接待了他们,在认真研究了检查结果和晓婧身体状况后,彭主任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彩超结果显示,晓婧患有的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同时有明显的脊柱侧弯。无需多言,任谁都能看的出这一长串的诊断意味什么。如果不手术治疗,她的生命历程即将接近终点。

看着检查结果和彭主任严肃的表情,晓婧被吓住了,她开始想要退缩。她不想拖累自己的白马王子,成为整个家庭的累赘。

彭主任看出了她的犹豫,便耐心的劝解她:“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我们既然活着,就要有活的有意义,有质量!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拼上一拼?手术虽然风险大,但如果成功,你的生活就能回归正轨。难道你就不想和他白首偕老吗?”

如同一剂强心针,彭主任的话打消了晓婧的顾虑。她下定决心,决定坚强起来,向死而生,跟医生一起努力。

一对年轻的情侣合力做出了勇敢的选择——手术!

华中阜外医院首席顾问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主任李守军教授听了彭帮田团队汇报的详细检查资料后,很快做出决策——可以手术!



几次研讨、术前会诊后,李守军教授、彭帮田教授登上手术台,联手为晓婧开展这场罕见的复杂先心病手术。

术中,他们要将相当于人体“发动机”一样的心脏,拆卸成很多零件,再将它们按照正常的结构慢慢拼凑起来,进行重组,可以说是复杂先心手术的“珠峰”。这种手术,是对一位外科医生来说,是一场技术、心智和体力的三重终极考验!!

在4个多小时里,李守军、彭帮田等专家分毫不差地完成了几百次的手术刀剪的切割,上千次极为精细的缝合,硬生生地把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等问题都一一解决……



晓婧还记得自己手术麻醉前,最后听到的一句话,是那个笑盈盈的麻醉师说的:“你这手术不麻烦,等你睡醒了就做好了……”

等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已是五天后了。当时她正躺在ICU的病床上,温柔的护士姐姐对她说,“你的呼吸机已经撤除了,很快就能转回病房了。”

其实,在晓婧“睡着”的那五天里并不太平。她曾经历各种风险,还曾两度处于病危状态。她的平安,是李守军教授、彭帮田教授团队与手术室、麻醉科,用了近十小时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是监护室团队不眠不休与死神赛跑争取的。



手术后第七天,她回到了自己白马王子的身边。看着镜子里粉面桃腮的自己,她发自内心的笑了。

据彭帮田主任介绍,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行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手术,是在解剖上矫正了心脏畸形,可令患者生存年限提升至与正常人相当的水平,并可保障女性的生育能力,让患者可以重新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成功接受该手术的19岁晓婧,也是世界罕见、我省年龄最大的手术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