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外的一名患者,来到这里,感到无比温馨”;
“我母亲感觉护士文静胜似自己的女儿,对她念念不忘”;
“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永远难忘”……
感谢、感恩、感动,字里行间中,温情流露。
近日,华中阜外医院骨科病区接连收到两位患者及家属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清晰工整的文字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让医护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感到了丝丝温暖,疲惫一扫而光。
杨阿姨是一位意外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几十年来,这种骨折的疼痛对于杨阿姨来说还是第一次。骨折带来的伤痛让杨阿姨内心十分恐慌,也令家人格外地担心。为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杨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华中阜外医院。
入住骨科病区后,医护人员的专业和热情,让杨阿姨心中一暖。主管医生段润山和责任护士田文静耐心地向杨阿姨讲解了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专业的医生和细致的护士,安慰了杨阿姨的恐慌情绪,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专家团队的精心手术下,杨阿姨的手术过程很顺利,手术效果也很好。但是刚做完手术后的切口和各种各样引流管的护理难倒了杨阿姨一家人。
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田文静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她向杨阿姨和其家属详细讲解了髋关节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亲自示范教会家属如何轴线翻身和叩背。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田文静依照“DVT预防三阶梯”,以功能锻炼为基础,结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以及药物抗凝,为杨阿姨量身定制了术后康复计划。
除了教他们怎么做,每次经过杨阿姨床前,她都会细心地问一句,“阿姨感觉怎么样啊?锻炼了没有呀?有什么事您尽管叫我呀”……文静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和轻声细语的问候就像太阳一般照进了杨阿姨和儿女的心里。
通过医护人员细心地照料,杨阿姨很快就出院了。“我母亲感觉文静像自己的女儿,经常对她念念不忘”,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对田文静护士的肯定,也是对华中阜外护理人的极大肯定。
另一封信来自患有骨质疏松的张阿姨。由于工作原因,张阿姨的家人没有办法来院陪护,六十多岁的她只能独自来住院。
因为张阿姨输注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有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等不良反应。用药前责任护士张佳妮再次建议,希望张阿姨家能有位家属在身边。但屈于现实情况,张阿姨还是不得不自己住院接受治疗,看到这种情况,张佳妮在心里给张阿姨标了“星”,要更多、更细的观察张阿姨的情况。
果然,用药第二天,张阿姨发烧了。高热、浑身无力让她十分痛苦。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个情况的佳妮赶忙来到张阿姨床前,换掉患者被汗水浸湿的病号服。帮张阿姨肛塞退烧药物后,又一遍一遍地拿温水毛巾和冰块为她擦拭,帮助她更快降温。
到了午饭时间,考虑到张阿姨患有糖尿病,有低血糖的危险,她一到换班时间就为张阿姨打来饭菜,并送来自己的水果。“孩子,谢谢你,谢谢你,真的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我这一个人,难受都没处说去……”看着忙的不可开交的护士,张阿姨哽咽着不停地重复这句话。第一次,“谢谢你”这句话变得这么有温度。
在骨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张阿姨很快渡过了艰难的时期。出院时,她眼含热泪地握着护士长王蕾的双手说道,“护士长,特别感谢你们,咱们骨科的所有医生和护士们对我精心、专业的照护,在我最痛苦时对我的帮助,我会永远难忘!”
在华中阜外,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骨科病区也不仅仅只有两个优秀的责任护士。
照顾病患、祛除病痛,是华中阜外护理人的工作日常。
他们用自己的勤勉负责,给所有病患带来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日常”,温暖着他人,也温暖着自己,为病区、为医院、为社会,默默凝聚着一股股和谐友爱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