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倾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第一时间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引进到华中阜外医院,使中原地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2021年3月13日,一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经导管微创二尖瓣成形术”,再次在华中阜外医院成功开展。
该技术于2020年10月28日在华中地区首次落地,在华中阜外医院成功开展。本次手术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尖瓣修复系统,在华中地区第四次“亮相”。
华中阜外医院成为华中地区独家能够常态化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
不开胸,不用体外循环、不用X-射线的情况下,用微创的方法做心脏二尖瓣成形术?!这神奇的一幕再次上演。
当天早上,华中阜外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教授、麻醉中心副主任段福建教授、华中阜外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心外科葛振伟主任医师等专家,用微创方法,在超声引导下,为一位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微创二尖瓣成形术。
接受这项领先技术治疗的63岁男性患者姓周,来自驻马店市,患有严重的二尖瓣后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合并有脑血管动脉瘤。
5个月前,该患者活动时出现胸闷、气喘、心慌等症状,休息后可以缓解,后间断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住院后,查出严重的二尖瓣后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
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开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增大等症状,必须尽快实施手术,解决二尖瓣问题。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整个治疗陷入困局。做脑血管造影后,竟然发现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心端重度狭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还有一个大大的动脉瘤。
脑部的动脉瘤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可能破裂。在专家的建议下,患者先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闭塞了动脉瘤,拆除了脑子里的“定时炸弹”。
动脉瘤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严重的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并且已经到了必须尽快解决的地步。
可问题是,患者不久前才做完脑动脉瘤手术,根本无法承受传统开胸修复心脏二尖瓣带来的创伤。面临这样的难题,华中阜外医院的专家胸有成竹,因为他们掌握着一个核心科技,那就是经导管微创二尖瓣成形术。
当得知可以微创修复二尖瓣时,周先生一家十分高兴。因为,多次辗转全国各地求医经历使他们明白,此前微创修复心脏二尖瓣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制定好周密的手术方案后,手术正式开始,整个过程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入路为标准经心尖途径,通过左侧胸壁的约4cm切口,在二维和三维超声引导下修复装置前向到达二尖瓣。
潘湘斌教授等专家们严密配合、精准操作。二尖瓣修复系统顶端引导入左心房,底端打开,定位装置释放。然后缓慢撤回装置,以使定位装置在左室目标二尖瓣叶以下。
专家们应用膨胀的聚四氟乙烯带植入到脱垂瓣叶的游离边缘,并将其牵引退出至脱垂瓣叶的左房侧。此时,在心脏超声的引导下、协助下,植入的腱索被适当拉紧并固定至心尖,二尖瓣正常的启闭功能即刻恢复正常。
从器械导入到完成人工腱索植入,耗时仅十几分钟。经过食道超声验证,未发现残余返流,人工腱索植入术后新的接合段长度良好,手术成功!
据了解,这种新型的二尖瓣修复系统叫mitralstitch,由潘湘斌教授团队研发,是全球首个经导管同时完成腱索植入和缘对缘修复的介入器械,具有完全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专家解读
潘湘斌教授指出,mitralstitch是能够以同一个瓣膜同时适用于经心尖和经股静脉输送系统的二尖瓣介入置换产品。其输送系统拥有独一无二的全超声引导设计,使得手术过程仅需要超声影像引导就可以完成植入定位,在超声下可以实时监测瓣膜状态,具有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等诸多优势。
同时,由于其使用全超声引导,可以减少对于杂交手术室的依赖,并减少对医生和患者的放射线损伤。这种“一站式”人工腱索修复对于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均具有重要意义,且特别适用于体质差、合并症多的重症病人。
华中地区常态化开展微创二尖瓣治疗技术,将为那些无法得到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是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以及外科手术高危甚至禁忌的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