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杂交手术室
医学专家们在跳动的心脏上
不开刀
通过超声引导射频针
精准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这项技术
在华中地区首秀成功
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巨大利好!
这项国际先进的技术,借助超声引导,实现了精准微创治疗,不开刀、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带来技术革命。
得到新技术治疗的患者是62岁的朱女士,来自南阳市新野县。
10年前,朱女士出现劳累后心慌、心悸、气短等症状,休息5-10分钟缓解。
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但没及时进行干预。
几个月前,朱女士再次出现严重心慌、心悸、气短症状,被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
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当地医院专家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外科手术。
听说要做开胸手术,朱女士产生了较大抵触心理。
后经亲友介绍,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任刘煜昊教授。
完善检查后,刘煜昊主任发现,朱女士不仅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而且还有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并且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房开始出现增大。
这种情况下,常规治疗需要实施外科手术。
但是患者对手术治疗有抵触心理,所以必须另辟蹊径。
反复研讨后,刘煜昊主任想起了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即“丽文术式”。
该术式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在国际上首创。
该术式的优点,非常适合朱女士的情况。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5月26日下午,刘丽文教授、刘煜昊教授、孙子瑞主治医师等专家借助超声成像引导,通过引导架插入射频电极针,进入前室间隔基底部的肥厚部位,确认射频针位于前室间隔中间部略偏左室面,且确认安全距离,启动射频机进行精准射频。
消融过程中,可见射频从针尖部开始气化,范围逐渐扩大,治疗部位呈现强回声。
沿此路径退针1-2cm,再次确认射频针位置,再次启动射频机。
为了保证有效的解除梗阻,专家们进行全间隔消融。
遂退针至心尖部,改变针道,将射频针位于后室间隔基底部肥厚部位,确认安全距离,再次启动射频机……
经过多次消融后,达到了扩大左室流出道,降低梗阻的治疗效果。
目前,朱女士心脏功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即将康复出院。
专家解读:
刘煜昊教授介绍,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
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哪些症状会怀疑有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表现差异很大,往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
出现心衰表现
比如在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胸部压迫感或者乏力疲倦。
2
出现缺血表现
患者表现为心绞痛的症状,也可能发生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发作(意识丧失)。
3
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以心慌为主,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得很有力或者跳动很快。
4
心源性猝死
很多病人就诊原因就是猝死发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对于一般的患者来说,首先要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如果出现梗阻,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或者内科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出现了恶性的致死性的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考虑安装除颤起搏器用来预防猝死;
出现心衰的患者,需要积极有效地治疗控制心衰;
在晚期可以考虑做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