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名西藏先心病青少年康复出院,“润心培根 为民办事实”项目圆满完成
2021-12-08
浏览次数(418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12月8日,经过两周的全力救治和精心呵护,12月8日,备受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的第二批19名西藏先心病青少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康复出院。



至此,共两批41名西藏先心病青少年,全部成功手术并康复出院,标志着“润心培根 为民办事实”项目圆满完成。在国家医保报销政策和中国青创会支持下,所有患者全部实现免费治疗。

共青团河南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申继东、共青团河南省委青发中心副主任王长新,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拉巴热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等参加欢送仪式。


豫藏感情“深”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大厅,康复出院的孩子和家长满脸欢笑,用感谢的话语表达着重获“心”生的喜悦之情。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院领导程兆云、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等领导和专家为康复出院的小患者及其家人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拉巴热杰代表患者及项目小组为院领导和专家献上哈达。



程兆云教授说,救助项目是共青团组织落实中央民族会议精神,为青少年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是豫藏两地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具体体现。医院举全院之力,专门抽调了骨干技术力量组成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技术优势,为两批共计41名小患者提供了专业、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解决了西藏患病青少年健康问题,体现了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今后,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做好公益活动,给更多家庭带去健康和希望。



拉巴热杰秘书长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救助工作纳入在全区开展13项民生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共青团中央高度重视,将本项目纳入共青团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项目《2021年度团中央重点项目任务书》。



他说,项目实施以来,在团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河南团省委的大力协助下,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全力救治下,41名小患者得到了理想的医疗救治,达到了培植根本、康体润心的预期效果。项目促进了河南与西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项目落实“细”

本次《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救助项目》在团中央的领导下,由共青团西藏区委具体承办实施。

为落实好项目,确保孩子们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团中央、中国青创会,共青团西藏区委、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前期深入调研,经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科学研判,选定由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综合实力强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全力救治。



项目最终敲定后,共青团中央将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项目纳入共青团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项目《2021年度团中央重点项目任务书》。西藏自治区将《润心培根救助项目》纳入全区13项民生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共青团西藏区委成立项目实施专班,由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项目专干统筹,各地市团委专干配合,依托团的组织优势,通过各市地团委进行摸底筛查,初步搜集先心病患者名单,反复核实患病青少年情况,为项目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赴藏筛查“苦”

收到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来的邀请函后,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邵凤民教授要求,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好,选派实力强劲的医疗专家组奔赴西藏,开展先心病筛查救助工作。

10月1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赴藏医疗队抵达拉萨、日喀则等地,为当地患儿开展免费筛查救助活动。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选派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带队,李斌副主任医师、崔存英副主任医师等组成专家组,赴藏筛查。






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医疗队,克服低压、低氧、时差等困难,在冰雪叠峦的崇山峻岭中穿行近万公里,征服了“72道拐”,穿越“生命禁区”,足迹遍布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那曲等地的30多个县、区,展开全面筛查。


手术难度“大”

在萨嘎县筛查时,一位11岁的女孩引起范太兵教授的关注。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经过仔细听诊,做完超声检查后,范太兵教授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孩子不仅肺动脉高压比较重,而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个孩子的右心房是倒置的,这种十分罕见的畸形,也会给手术增加了不可预知性。



如果不手术治疗,孩子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如果手术,难度太高、风险太大,专家们一下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孩子太重了,手术风险太高……”有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顾虑。范太兵教授却坚定地说:“我们来治!就这样定了吧,如果这次我们不给她手术,也许她以后就没有手术机会了。”

在拉萨市扎囊县,一位“小男孩”病情较为严重。他身高只有1.3米左右,而年龄已经有17岁,而且还患有眼疾。

经过听诊和超声检查,范太兵教授诊断他患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这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是一种较为棘手的问题,但如果不尽快手术矫治,也将再也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



“这孩子我们救治!”范太兵教授毫无犹豫地说。随后,孩子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后,范太兵教授带领团队积极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并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并且成功为他实施了先心病矫治术

在这41名孩子当中,像这两位孩子一样,病情较重的不在少数。经过深入检查、多学科会诊,专家们给每个孩子都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都采用微创介入或腋下美容切口的手术方案,并且全部手术成功。



依依惜别“暖”

经过十余天的朝夕相处,孩子们已经和医护人员建立了深情厚谊,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好好学习、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和人民。”

出院当天,尼玛扎西和洛松塔格两位孩子恰好到了出生纪念日,医院精心为他们准备了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旋律、欢乐的笑容吸引了所有准备康复出院的孩子。他们聚在一起切蛋糕、吃蛋糕,在病房里度过一个快乐难忘的生日。





在病房里,11岁女孩旦增卓玛依依不舍,抱着薛海娜护士长说:“您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我真的不想离开……”



仁青扎西和洛松次仁悄悄在患者留言簿上写到:“感谢你们!你们就是我们的天使,用你们的光明照亮了黑暗中走失的小孩。今后,我们就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很感谢你们,一生都会记住你们……”

走到门诊大厅时,一名叫旦真平措的孩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哈达,特意给范太兵教授戴上,连声说着“谢谢”。范太兵教授依依不舍,抱着孩子,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子汉。

“分别的那一刻,我真的是破防了……”范太兵教授的眼圈红了。



41名先心患儿重获“心”生,41个家庭重燃希望,体现的是豫藏一家亲、共同战胜疾病的团结友爱,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关爱各族人民的似海深情。

全力服务西藏自治区先心病青少年救治,是体现党和国家关爱西藏的又一件大事。从前期考察到项目启动,从项目落地到赴藏筛查,从入院检查到实施手术,再到最后的康复出院,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的关爱,让西藏人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爱。

对于孩子们来说,从西藏到河南,是一次重获“心”生的康复之行,也是一次领略中原文化的精神之旅。入院前,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组织西藏青少年和家长赴河南博物院、焦裕禄纪念馆等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并且精心组织安排线上“手拉手”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举全院之力,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全力以赴完成项目,为西藏先心病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