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发现多发肺结节
拒绝外科手术
也不愿时刻担心结节到底会不会癌变
这该怎么办?
自2014年开始,张晓菊教授团队围绕肺结节的精准诊治开展了系列研究。
近日,在张晓菊主任的带领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陈献亮教授在磁导航气管镜下为36岁青年女性精准微波消融肺结节。
小张今年36岁,是一位漂亮又能干的上班族。一年前的单位体检,让原本积极乐观的小张,心里埋了个“心结”。
原来小张的左肺上叶发现了一个约10mm的亚实性“结节”,其他肺叶也有多发磨玻璃结节。
因为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肺结节”在现代人身上是个常见病。对于小张来说,她的肺结节没有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不咳嗽、不咯痰、不胸闷、不发热,可以说是一点症状也没有。医生建议她重视随访,定时复查。
可是,当小张进入“浩瀚的互联网”,肺结节有可能等于癌这件事情,就再也从她脑子里面赶不走了。
1年来,小张跑了好多家医院,得到的诊断都是一样的,但她“焦虑”还是久久不散。
近日,小张又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呼吸内科做检查,螺旋CT显示的结果与之前一样,但从形态来看也存在有恶变的可能。
陈献亮教授建议小张继续随访观察。可小张不愿意。这一年时间,她一直担心自己结节会不会变成大问题,每天心绪不宁。但对于有些医生提出的外科手术建议,她也不愿意接受。自己才36岁,就这么少了一个肺叶?并且其他肺叶还有磨玻璃结节,会不会增大,如果增大怎么办,她也担心会影响自己日后的生活。考虑到小张的现实情况,张晓菊教授、陈献亮教授提出了一个新方法。
“磁导航下微波消融肺结节”
这种方法运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这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率螺旋CT的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通俗理解就是我们肺部的支气管像道路一样错综复杂,而肺部的一些病变如结核及肿瘤等病灶是我们想要到达的目的地。磁导航就如同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给我们选择快捷而准确的线路指引专家到达目的地。接下来运用微波消融术,精准操作,消灭病灶,避免对患者造成外科创伤。
完善术前准备后,陈献亮教授为小张进行了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顺利完成标本取样,快速现场细胞学发现异型细胞。随后对病灶进行了精准消融,消融范围能完全覆盖结节。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任何并发症。
术后的小张恢复良好,面对来查房的医护人员有说有笑:“没想到睡一觉之后,我就再也不用担心会不会癌变了,回到正常生活的感觉可真好。”
张晓菊教授、陈献亮教授介绍:面对日益增多的“肺结节”患者,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精准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且安全性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经人体自然通道到达肺内病灶,相对无创,减少气胸风险及有创手术的各种并发症。
对于病灶可进一步进行标记,对于拒绝手术,或者年龄较大,肺功能较差的高危肺结节患者,可以利用微波消融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创伤及风险,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