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感觉很好,精神饱满,新型起搏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刚做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刘先生高兴地说。
3月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王山岭、副主任医师杨海涛团队,成功为该患者实施”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同时,刘先生也成为”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河南省首位享受到政策优惠的患者。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上新的高度。
刘先生来自许昌禹州市,已经有74岁高龄。几周前,刘先生出现无明显诱因心慌症状,休息后慢慢缓解。
几天前,刘先生突然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并且出现呕吐、上眼睑上翻等症状。家人拨打急救电话,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抢救。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王山岭、副主任医师杨海涛接诊后,发现患者不仅有房室传导阻滞,而且还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必须尽快进行起搏器植入。
该患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血小板降低且基础病较多,若采取传统方法植入起搏器,将会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面对老人的病情,王山岭主任、杨海涛副主任医师等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经过充分的准备,手术在局部麻醉条件下进行,王山岭主任、杨海涛副主任医师登上手术台,通过股静脉穿刺,最终选择一处最佳位置,仅用50分钟时间,就顺利为老先生植入一枚”双腔无导线起搏器”。
由于手术方案周密,术后治疗措施对症、护理到位,患者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有效避免感染,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杨海涛副主任医师介绍,该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可完美避免导线磨损的风险,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而且Micra无导线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Micra无导线起搏器,又叫“胶囊起搏器”,与传统心脏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不用在胸前“开口子”,不用制作皮下囊袋,而是通过静脉穿刺,把小小的起搏器从血管里送到心腔内部,具有无切口、无伤疤、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且植入后没有异物感。
Micra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Micra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在为患者心脏提供持续稳定动能的同时,还可以安全高效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