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家级科研项目——“高血压前期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评估(AMRC-Pre)”项目启动会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召开。
本项目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为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伟丽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教授,郑州市卫健委社管中心主任、郑州市社区卫生协会秘书长华兵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高血压前期又称血压正常高值,定义为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范围。我国有6亿成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10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超过50%。
人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而临床常用的诊室血压测量难以反映血压的变化趋势和昼夜节律波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识别高血压临床表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降压疗效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动态血压的国内外人群队列研究,大多局限于高血压人群基线时期的单次动态血压监测,规模小,且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本项目基于全国性百万自然人群队列(ChinaHEART project),在全国10省市建立动态血压风险监测基地,筛查入组1万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门诊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持续监测,为血压的早期精细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通过严密监测高血压前期人群,早发现,早干预,减少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教授表示,在过去30年中,中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河南目前有将近2500万名高血压患者,河南是人口大省,慢病人群基数大,在此项目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在河南地区开展这个依托项目,首先是为了基于互联网+动态血压建立一个智慧化评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警体系,同时也希望能够培育出一批有经验的临床研究基地,来保障该科研项目有效实施、高效联动。
项目在全国10省市建立动态血压风险监测基地,筛查入组高血压前期人群1万例,河南省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团队牵头,入组3000例。郑州市社区卫生协会秘书长华兵表示,将积极引导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开展项目内容,抓住机会,提高能力,与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联系,切实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惠及河南百姓。
启动会上,专家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就高血压前期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评估(AMRC-Pre)项目相关领域,全面分析该项目的各项开展内容,对全省部分参与该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伟丽教授从项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案、研究流程等方面,详细讲解了《高血压前期高危人群 ABPM 项目(AMEC-Pre)方案设计及临床意义》。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赵秋平对动态血压监测方案、标准化报告、分析和参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基层医院对动态血压的规范测量和认识。
通过专家的分析和讲解,参与该项研究的全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和了解。
启动会上,郑州市经开区潮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牟县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城区分院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智慧化血压管理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