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胖点没关系?警惕这些小“糖”人!
2023-08-28
浏览次数(125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白白胖胖

总用来形容

可可爱爱的小朋友

可是“胖胖”

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内分泌科

就有不少小“糖人”

小月今年6岁

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小小年纪已经有70斤重

胖嘟嘟的小脸蛋

特别招人喜爱


前段时间

家里聚会

闹着玩的给小月测了血糖

结果竟然高达28mmol/L

这个结果谁都没想到

家里面只有小月爷爷有糖尿病

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老年病

第二天

小月的父母又给孩子测了个空腹血糖

她的空腹血糖达19mmol/L

慌神的孩子爸妈赶快带她来到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内分泌科柴利杰主治医师接诊后

为小月完善检查

确诊为2型糖尿病

像小月这样的“儿童糖尿病”

在内分泌科可不少

上周

15岁的小张顺利出院

他也是个餐后血糖

高达20.5mmol/L的“小”糖人

小张身高180cm

体重已经有115kg

最近一段时间

一直觉得口干、喝水特别多

父母带他到医院找找原因

内分泌科马芳菲主治医师

详细询问了小张的情况

并做了系统的检查

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

近些年来

2型糖尿病开始年轻化

甚至低龄化

这是为什么呢?

内分泌科鲁平主任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

受不良生活和饮食行为习惯影响

儿童青少年肥胖显著增加

这也导致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通常情况下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症状都很典型

主要为“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小小年纪就被

“糖尿病”困扰

那可不行

这病到底是咋回事呢

哪些儿童容易成为“小糖人”?

1、遗传

有糖尿病家族史(爷爷奶奶、父母等)或出生时巨大儿或低体重儿。遗传背景仍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

2、处于青春期的儿童

青春期儿童身体分泌大量生长激素,会升高血糖,间接导致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另外,性激素分泌开始增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引起短暂的胰岛素抵抗,成为2型糖尿病易感期。

3、肥胖

肥胖个体的胰岛β细胞长期高负荷运转,随之而来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前的必经之路。

4、不良生活习惯

偏爱高油高糖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胰腺负担加重。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较少锻炼等情况会使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受损,诱发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孩子要怎么做呢?

1、饮食

低卡饮食。少吃含糖高的食物,蛋白质、脂肪等也要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进行科学饮食。

2、运动

运动治疗目的在于减重。运动强度应达中等强度以上。

一般要求孩子每日进行60分钟,每周大约5次的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

如果孩子无法承受和配合,可以每运动15分钟让孩子休息一会儿,累计60分钟。

3、监测血糖

对于血糖波动较大并且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孩子,是需要每日4次或者7次的血糖监测。对于血糖非常平稳的孩子,可以适当减少测血糖次数,可以每日监测1-2次,甚至是每周监测1-2次。

4、药物治疗

包括升级治疗和降级治疗。

升级治疗,是指孩子就诊时血糖非常高(血糖>13.9mmol/L),或者是就诊时有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严重表现,要直接启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降级治疗,是指孩子使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趋于平稳,可以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也就是口服二甲双胍。如果就诊时孩子血糖没有达到13.9mmol/L、一般情况良好,我们可以口服二甲双胍再加上生活方式干预,密切随诊。

鲁平主任介绍,目前对已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总体治疗目标是:通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取得和维持标准体重,使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同时改善高血压、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紊乱,防止及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