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原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莅临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并召开中国红十字会调研座谈会。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边晓,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新江、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争辉,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二级巡视员赵红英、河南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瑞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郑哲,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伊文刚、省卫生健康委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及慢性病防治专家等参加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从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防治体系、注重项目牵引持续提升防治效果、强化规范培训全面普及适宜技术、部门协同配合逐步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创新平台着力提高科研能力五个方面,详细汇报了河南省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郑哲,从建设背景和历程、建设成效、慢病防控工作三个方面,汇报了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郑哲书记表示,下一步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叫响擦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河南样板”品牌,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增添新光彩、做出新贡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汇报了河南省脑卒中和糖尿病防治工作情况。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从慢阻肺及高血压发病情况、慢阻肺及高血压防治管理等方面,详细汇报了河南省慢阻肺防治及高血压防治工作。他动情地说,“感谢陈竺委员长五次以上参与推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直接促成、推动和见证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落户、建成、服务社会、造福中原百姓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委员长的顶层设计,没有委员长的关心、关爱、支持和帮助,就没有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今天的成绩。”
听取完汇报后,陈竺会长指出,河南省高度重视慢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切实实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的位置。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延伸到村级、社区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一些项目的牵引,在四大慢病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国情、符合省情、切实有效的防控模式,在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创造了很多“河南经验”。希望河南这方面能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大慢病防控的投入,对重点人群进行早筛早诊早治,用比较少的投入产出更好的健康效益,创造出“河南模式”。
陈竺会长强调,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的思想,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红十字事业的显著优势,就是非常注重社区层面的体系建设和志愿者服务,这种精神以及实践,完全可以结合到整个慢病防控工作中。河南在中国的中部,希望今后河南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既做好自己的工作,又为全国创造更多可以复制的好经验,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当中,贡献河南智慧、河南方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争辉主持座谈会。他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陈竺会长的讲话要求,锚定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不折不扣完成相关指标任务,持之以恒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巩固工作成效,持续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三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慢性病防治科技创新能力,助推河南慢性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