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造影剂也能完成心脏介入手术,这操作太不可思议了!前天在老家差点没下手术台,现在感觉自己又行了,今天就能回去给患者做气管镜……”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二病区,一位患者高兴地说。
12月25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外事部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教授等专家,在完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为这位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心脏介入手术。
这位姓李的患者,年仅38岁,是一名医生,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20天前,他开始频繁感到胸部不适,心前区火辣辣的痛。
几天前,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他突然感觉严重胸痛,家人迅速将其送往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做CTA检查发现前降支(LAD)重度狭窄。
4天后行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检查的结果LAD近端90%的狭窄,冠脉造影还没做完,患者就出现胸闷气短,血压急剧下降,情况十分危急。
在医生紧张地抢救后,幸运的他转危为安。然而手术已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考虑患者是对造影剂过敏,而且是严重类型的过敏性休克,无法进行传统的心脏介入手术。
对于病人来说,不能介入手术,严重狭窄药物也不能解决问题。前降支对心脏供血来说至关重要,该血管近端狭窄超过90%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而且还随时危及生命安全。
仅靠药物远远达不到治疗要求,急性心梗发作就像一柄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斩下来的风险;而介入手术会再次导致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进而威胁生命。
面对这样的困难,当地医院专家申请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李牧蔚教授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建议患者立即转诊。
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李牧蔚教授等专家决定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指导下,进行无造影剂介入手术。
该手术难度较大,因为不使用造影剂,呈现在屏幕上的,不再是清晰的血管影像,而是一个“白板”。这就意味着医生无法直观看到血管情况,只能依靠高超的技艺和经验在“黑暗”中操作。
12月25日,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李牧蔚教授、彭亮副主任医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准确的判断,进行这场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
在零造影剂的情况下,专家们精准操作,一枚3.5x25mm的药物球囊被准确输送到预定位置,并充分发挥作用,顺利解决冠脉狭窄问题,手术完美收官。

因为体内没有留下支架等异物,该年轻患者仅用短期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预后效果。
目前,李先生胸闷、胸痛症状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很快就能康复出院,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造影剂在常规冠脉介入术中作用关键,但对造影剂过敏或患有严重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常因无法或不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而延误病情。
李牧蔚教授介绍,这一场生死较量不仅彰显了医学专家的精湛医术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再次证明了医学技术在不断突破极限中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李先生的成功救治是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共同创造的奇迹,也为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文稿:邢永田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