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跳复跳有力,手术获得成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现代化的手术室里,62岁心衰患者潘先生的新心脏成功复跳,即将凋零的生命得到“重启”。
2月8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程兆云教授带领团队,经历四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为这名危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来自河南新乡的潘先生,9年前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大汗及心前区不适,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室性早搏”。虽经多次住院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
1年前,潘先生因病情加重,突发无脉室速,险些失去生命。经抢救后,他接受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病情仍在持续恶化。
近期,潘先生的心功能进一步衰退,连上几步台阶都变得异常困难。为寻求生的希望,他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经程兆云教授等专家详细检查,潘先生被确诊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末期心力衰竭”,必须尽快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然而,潘先生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况极差,手术前一天还出现了少尿现象,精神状态显著恶化,提示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就在潘先生命悬一线之际,国家器官捐献系统传来好消息:一位爱心捐献者的心脏与潘先生的血型等条件完全匹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立即启动紧急救治绿色通道,为潘先生的生命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手术由程兆云教授、王保才副主任等多学科专家精准实施。由于潘先生曾接受过除颤器安置术,且伴有肺动脉高压,手术难度极大。
专家们首先对供体心脏进行精细修整,随后将其小心移入潘先生的心包腔内,精确对位后迅速完成血管吻合等关键步骤。
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潘先生的“新心脏”成功复跳,手术宣告成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与医者仁心的完美体现。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程兆云教授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团队为潘先生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转到心外重症监护室后,孟树萍主任带领医护人员,时刻守护在患者床边,确保其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
目前,潘先生恢复良好,即将迎来新生。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不仅挽救了潘先生的生命,也为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希望。
程兆云教授介绍,“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心力衰竭进行的器官移植外科手术。近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心脏移植手术600例左右,术后三年生存率超过90%,五年生存率85%左右。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现了国家级医疗资源、研究平台在我省的实质性落地,已经开展66例心脏移植手术,全部获得了成功。
| 文稿:邢永田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