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团队受邀参会,展示高难度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本届大会聚焦当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话题及最新研究进展,涵盖结构性心脏病基础医学、瓣膜性心脏病诊疗、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影像学等内容,邀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通过专题学术讲座、真实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全方位交流结构性心脏病医、教、研、防及产业的相关信息。
来自安阳市的62岁宋先生,1年前活动后出现胸痛症状,在当地医院做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其右冠、前降支和回旋支多处狭窄,并置入了支架。
出院后,宋先生胸痛症状仍然间断发作。为寻求更好治疗,家人带他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
进一步完善检查,专家们发现宋先生主动脉瓣膜重度狭窄并重度返流、二尖瓣轻度狭窄并中度返流。主动脉瓣的问题,才是导致患者胸闷的罪魁祸首。
由于心脏瓣膜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已经开始变大,左室壁已经增厚,心包出现积液。这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必须尽快手术。
经过进一步检查评估发现,由于宋先生25年前有肿瘤放化疗病史,患者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严重磁化,瓣环严重钙化且延伸至左室流出道,采取传统的体外循环心脏换瓣手术风险很大,且需要更换主动脉,专家们经过多次论证及积极筹备,决定使用国际领先的TAVI技术,为患者更换主动脉瓣。
4月9日,在无影灯下,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副主任宋书波、副主任医师孙子瑞等专家全神贯注、精准操作。
手术比预判的还要复杂,由于患者升主动脉磁化、瓣环钙化严重,且延伸至左室流出道,术中主动脉夹层、瓣环撕裂等风险发生率极高,专家们选择具有可调弯功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将风险降到最低。

面对重重困难,专家们严密配合,像冠脉造影一样,仅在大腿根部股动脉开一个微小的切口,按照术前制定的手术策略,用导管和导丝将瓣膜精准的放置到预定位置,术后评估,瓣膜位置适中,形态良好,且达到了零反流,零压差的完美结果,彻底解决患者主动脉瓣狭窄问题,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显著,手术获得成功。
韩宇主任等专家的手术操作画面,通过云平台实时直播到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会场,国内外权威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观看,并且对术者的娴熟操作和应变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韩宇博士介绍,对于像这样的患者而言,有放化疗等特殊病史,且身体极度虚弱,如果采取传统的开胸换瓣手术,术中除了要进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可能还要面临心包黏连、更换主动脉瓣等情况,风险较高,创伤较大,手术时间一般需要4-5小时,术后恢复起来时间也较长。
而经导管途径的TAVI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显著减轻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也大大缩短,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 文稿:邢永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