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高龄患者连闯“生死关”!多学科团队联手创造救治奇迹
2025-05-14
浏览次数(309)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先进技术





当心肌梗死、交感电风暴、心力衰竭等多种急危重症接踵而至,医护人员如何与“死神”赛跑?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协同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帮助75岁高龄患者成功闯过心脏罢工、交感电风暴、术后感染等多个“生死关”。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第一关:命悬一线的心脏“罢工”

张老先生今年75岁,他与心脏病的抗争要追溯到21年前。


多年来,他时常感到胸闷气短,但一直未予重视。一年前病情加重,在外院检查后,结果令人担忧:冠状动脉三支血管严重病变,最严重的前降支狭窄程度高达95%。虽然医生建议搭桥手术,但考虑到患者高龄,家属选择了保守治疗。


最近一段时间,张老先生的症状再次加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检查结果让张静主任等专家心头一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脏射血分数仅28%,这意味着他的心脏已经不是在有力地泵血,而是在微弱地"蠕动"。


生命保卫战即刻打响,多学科专家展开全力救治。


急诊科郑晓晖主任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发现病情比一年前更加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加剧,左心室内还发现了血栓。


在紧急抗凝治疗后,专家团队以最快速度建立体外循环,为脆弱的心脏"卸下重担"。在人工心肺的支持下,郑晓晖主任成功完成了血运重建,为患者赢得了第一场胜利。

图片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第二关:24小时10次室速室颤的“交感电风暴”

正当大家看到胜利的曙光时,命运再次给张老先生一个“致命打击”。


术后第二天凌晨,监护仪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室颤!快除颤!"肖文涛副主任医师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进行紧急抢救。


随后的24小时里,这样的险情不断发生,达到10次之多。CCU主任张静眉头紧皱,交感电风暴发生了。


"交感电风暴",是心脏急症中最凶险的情况之一,死亡率高达80%以上。CCU主任张静教授面色凝重:"这每一次室颤都像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必须尽快纠正心脏电流!"


张静主任团队仔细研究病情,肖文涛副主任医师提出: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这就像给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按踩下刹车键。"肖文涛解释道。在超声引导下,肖文涛精准地将药物注射到患者颈部的星状神经节附近,进行治疗。


经过不眠不休的几日守护,这场"电风暴"终于逐渐平息。第二道生死关,有惊无险地闯过来了!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第三关:高龄患者的康复挑战

当急性危险期过去后,新的考验接踵而至。对于75岁的高龄患者来说,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


CCU团队为张老先生量身定制了精细化的康复方案,让他慢慢地恢复各项功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第三道关,完美闯过,患者如今已顺利出院,回到家人身边。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主任张静表示,在这场与“死神”的争夺战中,各学科无缝衔接、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才为患者赢得生机。


作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构建起高效、精准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区域内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稿:朱之韵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