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电极拔除是手术难度最高、风险性最大的心脏介入手术之一,是很多心脏介入专家不敢触碰的“雷区”。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旧起搏器拆除手术”,创下省内徒手拔除起搏器电极植入时间最长的纪录。
来自周口鹿邑的61岁梁女士,9 年前,因心脏疾病接受了起搏器植入术,这颗起搏器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守护着她的心脏健康。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梁女士再次被严重的心悸、胸闷症状所困扰。为求进一步治疗,她来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了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
杨海涛主任医师在为梁女士进行详细检查后,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原来,梁女士之前植入的起搏器出现了严重问题:右房电极磨损断裂,右室电极脱位,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保障梁女士的生命健康,必须尽快植入新的起搏器。
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直接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上腔静脉将会出现四根电极,这不仅会引发锁骨上静脉和上腔静脉的粘连,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血栓。
更为棘手的是,一旦植入过程发生感染,且电极长时间残留,拔除工作将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在植入新起搏器之前,必须先拔除之前的起搏器电极。
可梁女士的起搏器已经植入长达9年,电极发生了严重的磨损和粘连,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电极残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医学领域,针对此类难题,虽然已经发明了激光鞘等特殊辅助工具,但使用这些工具会产生较多的额外费用。考虑到梁女士的家庭经济条件,杨海涛主任医师决定迎难而上,实施徒手拔除残留电极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手术方案。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杨海涛主任和专家团队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他们先在对侧成功植入一个新起搏器,随后开始拔除右室电极这一关键步骤。手术中,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往锁骨下分离,同时巧妙地运用普通导丝进行固定,一直分离到断端,仔细固定断端后,再通过反向螺旋、反向旋转电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成功拔除了电极。
这一过程创造了徒手拔除电极时间最长的病例,彰显了杨海涛主任及其团队高超的医术和过人的勇气。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经康复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梁女士解除了病痛,更体现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卓越实力。
杨海涛主任医师介绍,植入起搏器后,患者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例如,频繁使用胳膊进行如电钻、拉锯等对锁骨产生较大反作用力的活动,容易导致锁骨下电极磨损。
在临床中,一些勤奋参加劳动的患者,就容易出现类似的电极磨损情况。这也提醒广大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要注意日常活动方式,避免过度使用上肢,以减少对起搏器电极的损伤。
| 文稿:邢永田 |
| 视频:谢紫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