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碰上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
当“心肺”同时“受伤”需要治疗
该如何操作才能为老年患者
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胸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打了一套微创手术的组合拳,成功为一名82岁高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帮助老人同时战胜心脏瓣膜病和早期肺癌两大威胁。
据悉,80岁以上TAVR术后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例非常罕见,国内尚无报道。
今年82岁的张爷爷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在家属陪同下,他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发现张爷爷的心脏主动脉瓣已经严重狭窄,同时合并持续性房颤和多支冠脉狭窄,心功能明显下降。
“正常人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很低,而这位患者的跨瓣压差达到了60mmHg以上,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韩宇主任介绍,“更棘手的是,患者还同时存在肺部问题。”
原来,在进行相关检查时,患者的胸部CT结果显示,张爷爷的右上肺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这一发现让治疗陷入两难境地:心脏问题需要尽快处理,但传统开胸心脏手术对肺功能影响大,可能延误肺部肿瘤的治疗;而如果先处理肺部问题,患者的心脏状况又难以承受麻醉和手术的打击。
韩宇主任即刻邀请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田建昌会诊,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解决心脏问题,又不会耽误肺部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案。”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反复讨论,医疗团队最终制定了“先心脏、后肺部”的分步治疗方案。
第一步,韩宇主任团队为张爷爷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专家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压缩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病变部位后释放,无需开胸、无需心脏停跳。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TAVR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高危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韩宇主任表示,“这也为后续的肺部手术创造了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慢慢稳定。下一步就是肿瘤的难题了。
田建昌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张爷爷实施了另一项微创手术:“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
在麻醉科团队的精准操作下,手术仅通过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就完整切除了肿瘤并清扫了淋巴结,术中出血不到50毫升。病理结果显示患者为肺鳞癌早期,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效果。
“在过去,像这样同时患有严重心脏病和肺癌的高龄患者,往往因为手术风险太高而失去治疗机会。”田建昌感慨道,“现在通过微创技术和多学科协作,我们能够为这类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术后,张爷爷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即下床活动。
老人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能连做两场大手术,专家们的技术真是棒!感谢!感谢呀!”
这一高难度病例的成功救治,展现了微创技术的优势和多学科协作的价值,不仅体现了医院在心胸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领先水平,也为高龄复杂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医院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为更多复杂疾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文稿:田建昌 朱之韵 |
| 视频:冯司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