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压致“肾心俱疲”,多学科专家联手搭建生命桥梁
2025-07-16
浏览次数(11)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肾脏与心脏,如同一对紧密相依的“友好睦邻”。当肾脏衰竭时,心脏往往也会随之受损。这种“心肾俱损”的情况危险且棘手,如何帮助患者安全渡过难关,始终是医学专家们钻研的课题。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肾内科顾玥团队与成人心外一病区副主任王保才等专家携手合作,将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联合应用于围术期管理,为心脏外科手术筑牢安全屏障,让这类高危患者得到快速、优质且安全的救治。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孕期高血压埋下的“定时炸弹”



39岁的朱女士,多年来被肾脏衰竭困扰,而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她两次孕期的高血压。

20岁首次怀孕时,朱女士被确诊为孕期高血压,肾脏功能因此受到影响。10年后怀二胎,孕期高血压再次来袭,且这次直接导致肾脏问题急剧加重,最终被确诊为肾脏衰竭,从此踏上了定期血液透析的道路。

两年前,朱女士开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还伴有憋气、大汗等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冠脉CTA显示其冠状动脉存在狭窄,但由于肾脏衰竭带来的复杂病情,她当时选择了保守治疗。

两个月前,朱女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了无法平卧睡觉、牙疼、背疼、左手臂疼痛等症状。为寻求有效治疗,她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脏外科,找到了一病区副主任王保才。


多学科协作  为高危手术保驾护航



完善检查后,王保才副主任发现朱女士的情况比预想中更为复杂 ——她存在三支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程度极为严重,必须尽快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面对这一高危病例,王保才副主任立刻组织团队对病情展开深入讨论,制定了全面的手术预案,力求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肾内科主任顾玥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评估。考虑到朱女士患有多年尿毒症且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顾玥主任为她量身定制了个体化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次,每次透析时精细化调整脱水量,逐步将体重下调至干体重,同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以改善其术前的心脏症状。

在朱女士的身体指标调整至手术标准后,王保才副主任迅速为其实施手术。手术中,专家们凭借精湛的技术精细操作,成功为患者完成了四根冠状动脉的搭桥手术。术后检测显示,四根桥血管的血流流量均十分理想,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术后精细化管理  助力患者平稳康复



手术后,朱女士被转入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由于患者需要持续血液透析治疗,在顾玥主任的指导下,CRRT团队迅速介入,为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体外抗凝技术,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在保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维持了体内环境的平衡。

待朱女士转入普通病房后,肾内科团队依旧密切关注其病情,根据她每日的身体状况,持续优化个体化的透析及用药方案。

在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下,朱女士的病情逐步平稳,最终顺利康复,重返正常生活。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专家的紧密协作,不仅成功为“心肾俱损”的高危患者解除了病痛,更彰显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复杂疾病救治中的重要价值。




文稿、视频:冯司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