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新突破:精准治疗为七旬患者开辟生命通道​
2025-08-06
浏览次数(5)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一场看似普通的咳嗽竟藏着致命危机。

两个月前,76岁的李大爷被阵发性咳嗽缠上,喉咙里总卡着咳不净的黏痰。

家人寻思着“换季感冒常事”,便在村里诊所拿了些感冒药。可一周过去,咳嗽未见好转,老人更是“精气神”陡失——饭碗端不稳,腿脚迈不开,身子日渐沉重,之前还能出门遛弯的老爷子,突然连坐起来都费劲。

家人慌忙将他送往县医院,胸部CT检查揭示了令人窒息的真相:一个直径4公分的肺内阴影!紧接着,肺穿刺病理报告上的“肺鳞癌”字样,如巨石击碎了全家的平静。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转院寻得治疗生机

“分期还算早,有手术机会,但老人家长期严重的慢阻肺是个大麻烦……”县医院医生的分析,如同冷水浇透人心。老人平时走两步都喘得厉害,手术台上的呼吸衰竭风险如同悬顶之剑。化疗?一想到常见的脱发、呕吐等副作用,家人忧心忡忡:“万一化疗把身体彻底打垮了,可怎么办?”

绝望之际,家人听说省城医院或许有新疗法,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了呼吸科主任陈献亮看着CT片上清晰的病灶和老人虚弱的状态,陈献亮主任迅速召集多学科专家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一个大胆的方案:采用PTS(甲苯磺酰胺注射液),经皮穿刺直接将药物精准注射至肿瘤内部,让其凝固坏死。

“这项技术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很少。”陈献亮主任坦言,将原本用于治疗恶性中央气道狭窄的药物,通过经皮穿刺直接注入肺部病灶,需要精准避开血管和气道,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大出血或气胸。然而,面对家属的期盼与重托,团队毅然决定“搏一把”。

微创手术扭转结局

手术室内,空气凝静。在影像的精密引导下,陈献亮主任手持穿刺针,稳稳刺入老人右肺,针尖抵达病灶的瞬间,有效药物精准注入。

术后第一天,老人出现了咳嗽和嗓子灼痛的症状。“别担心,这是药物作用的正常反应。”医护团队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第二天一早,老人就能顺畅地说话了。术后两天的CT复查结果令人振奋:未见气胸,仅少量胸腔积液,无需特殊处理。

“简直不敢想象,恢复得这么快!”术后第三天,当老人扶着栏杆自行站立时,家属激动不已。这个曾被断言“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的老人,不仅能自主进食,甚至能在病房里缓慢踱步。

新技术点燃新希望

创造这场生命奇迹的治疗方法,宛如一把无形的“精准消融刀”,能定向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陈献亮主任介绍,该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肺部肿瘤内部注射消融治疗的空白。它的致坏死作用强于传统药物,却没有化疗常见的骨髓抑制、呕吐等副作用,堪称高龄、体弱患者的“福音”,不仅可单独用于高风险病灶治疗,还能与物理治疗、气道支架联合使用,大幅降低肿瘤复发率。

目前,李大爷已顺利出院,等待一个月后的复查。这场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救治,得益于新技术的勇敢突破与精准赋能,更源于医患之间以生命相托的厚重信任,呼吸介入领域的新曙光,正在为更多患者照亮新生之路。



|文稿:单海娟  黄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