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贴洋葱、闲暇听古筝……“五心”服务打造温馨病房
2025-08-27
浏览次数(13)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茄子是1号病房,寓意紫气东来;白菜是3号病房,寓意百福呈祥……”近日,走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六病区,患者和家属都能发现,每个病房门口除了醒目的数字标号,还贴着一张张色彩鲜亮的蔬菜图片,配着寓意吉祥的四字短语。

这别出心裁的设计,是该病区专为患者打造的“蔬心”服务——即便老人忘记房间号,看到熟悉的茄子、大蒜、山药图案,也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家”,让就医多了份安心与暖意。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温馨的远远不止“蔬心”。冠心病六病区创新推出的“五心”服务体系,从生活便利、健康康复、心理关怀、休养环境到诊疗细节,全方位守护患者住院时光,成为医院人文护理的生动缩影。




蔬心服务



“蔬心”服务的诞生,源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需求的细致观察。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走出病房活动后常记不清房间号。病区团队便想到用贴近生活的蔬菜图案做标识,大蒜象征“健康守护”,洋葱寓意“层层呵护”,简单直观的图案搭配美好寓意,既解决了识别难题,又让冰冷的病房多了烟火气。“以前总怕出去找不到房间,现在看到门口的白菜画,一眼就认出来了!”72岁的冠心病患者王大爷笑着说,这个小设计让他心里特别踏实。





康心服务



在“康心”服务中,健康与康复成为关键词。病区创建“VR安心课堂”,在健康宣教的传统模式基础上创新,由护士为术前患者佩戴VR眼镜,患者将“看到”自己在病房内进行术前准备,从病房转运至手术室的过程,介入手术室的布局、手术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准备工作,同时语音讲解重点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安全保障、麻醉方式以及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大致感受,以缓解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以前总觉得得了心脏病就得一直躺着,现在跟着VR眼镜看到了整个手术和恢复过程,精神好多了,对康复也有信心了!”即将接受介入手术的李阿姨高兴地说。




乐心服务



而“乐心”服务则专注于患者的“情绪处方”。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因病情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病区定期开展心理指导活动,医护人员带领患者进行正念冥想,在呼吸与放松中缓解压力;偶尔,护士还会现场弹奏古筝,《渔舟唱晚》的悠扬旋律在病房里流淌,不少患者闭上双眼静静聆听,紧绷的身心渐渐舒展。“每次听到古筝声,心里就特别平静,好像连疼痛都轻了些。”患者张先生说,这种心理关怀让他感受到了超越治疗的温暖。





静心服务



“静心”服务则为患者打造了“静音港湾”。如今走进病区,地面上“静心病房 请保持安静”的电子地标清晰醒目,走廊悬挂的分贝仪实时监测声音大小,医护人员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连治疗车都贴上了静音胶条。“以前住院总担心被打扰,现在病房里特别安静,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正在休养的赵奶奶说,安静的环境让她的康复进度也快了不少。





精心服务



贯穿始终的“精心”服务,更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护士会定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在病历上细致记录;给患者输液时,会轻轻调整针头位置减少不适;看到患者行动不便,会主动上前搀扶,帮忙打水、送餐……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内科医学部护士长胡光玲、冠心病六病区护士长王瑞娟打造的“五心”服务,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护理部副主任于漫介绍:“人文护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到患者需要的每一个实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主任杨巧芳表示,医院始终将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通过“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文案例大赛等活动,鼓励各科室结合专科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此次冠心病六病区的“五心”服务,正是医院“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一张蔬菜标识到一曲古筝弹奏,从一次康复指导到一句轻声问候,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对患者的尊重与关怀,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推动着护理事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如今,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六病区,“五心”服务已成为一张温暖的名片。当蔬菜标识点亮病房门口,当古筝声萦绕走廊,当医护人员的细心呵护伴随患者康复全程,这里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成为让患者安心、舒心、暖心的家。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