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Henan Heart)河南心脏一个简单的名字,一次历史的转折。
H2(Henan Heart)河南心脏,起初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第一项临床注册登记研究的名字。目的是了解河南省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和预后。大家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特别是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室壁破裂或机械并发症,死亡率依然高达50%以上(Zhang Z, Liu Y, Cheng Q,Gao CY,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mogram to predict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J]. Sci Rep, 2024, 14(1): 17690.)。政府部门、临床研究部门和各级心血管病防治医疗机构都高度重视如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01-2011年开展了为期10年的China PEACE研究,评价STEMI 患者2001,2006,2011年三个时间段的再灌注比例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自2001年到2011年以县医院为主体展开调查,发现心肌梗死再灌注比例极低。该项目主要研究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救治率,使用药物,其中包括溶栓药。发现10年期间STEMI 死亡率没有明显下降,持续约在为10.1%。
2009年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胡大一教授指导下,我们在河南省内发起了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2009年Bestowal研究启动,重点是ACS-PCI患者不同时间时机静脉应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的临床疗效,这是河南省心血管领域首个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TRC-10000809),结果发现上游(即PCI之前)预防应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并不能改善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预后(张优,高传玉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9):731-735;张优,高传玉等。中华内科杂志 2014;53(6):273-277)。这些研究结果,被中国《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引用。
2012年河南省H2-I期研究正式启动,开展河南省二级和三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寻找河南省心肌梗死防治的途径和特殊性。H2-I期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比例整体为38.8%。与China PEACE研究基本相一致。2001-2011十年间,在中国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其灌注比例方面和死亡率方面均没有明显改善。我向时任中国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汇报了这项研究结果。他说:河南属于人口大省,介入治疗发展快但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现状,建议从推广溶栓治疗开始。我当时是河南省心血管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和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主任,在积极培训介入医师的同时,立即组织了溶栓药物推广工作,和全国专家一起共同出台了专家共识《瑞替普酶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21-925》,目的在于通过专家共识来带动学术推广,带动基层溶栓发展。同时我们启动了河南心脏H2(Henan Heart)II期研究,在河南省内推广新型溶栓药物。主要推广两种溶栓药: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通过三年努力河南省溶栓比例明显提高,STEMI急诊介入加上溶栓治疗总的再灌注比例达到了78.4%。H2-II期的研究结果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引用。
然而,STEMI的救治仍存在很多问题。Henan Heart(H2)研究III期研究,是河南省最大的关于STEMI的真实世界研究。入选了2016-2018年河南省66家医院(50家二级医院,16家三级医院)STEMI的5079例STEMI患者,结果发现,2011-2018年河南省STEMI患者12h内再灌注比例由44.1%上升到78.4%;住院死亡率由6.1%下降到4.2%。
虽然早期再灌注比例明显提高,然而二级医院的救治能力仍待提高,院前延迟仍是影响再灌注治疗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STEMI患者院前延迟问题较为严重。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显示,自2017年至2020年,院前延迟时间一直在延长,2020年通过认证的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的S2FMC 时间全国平均时间为 312.7 min,通过认证的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的 S2FMC 时间更长,为 340.6 min。自行入院的比例高达72%,而呼叫120入院的比例仅为14%;H2-Ⅲ期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66家医院STEMI患者发病至接诊时间为206 min(详见表1)。研究显示,对于发病至接诊大于3小时的STE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的预后较转运PCI差;然而,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以农村为主的地区,转运至PCI医院的时间较长,平均在60分钟以上,造成总缺血时间延长。
图1 2024年河南标准版胸痛中心S2FMC为276.1min,基层版为270min,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最理想的120分钟以内相距仍甚远,该项指标仍需继续优化(数据来源:胸痛中心质控报告)
图2 2024 年河南省通过认证的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 D2W 时间近五年持续有所下降,在全国排名第二。(数据来源:胸痛中心质控报告)
多项研究证实,早期溶栓+转运PCI的策略与直接PCI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相似。甚至,发病2小时内接受院前溶栓的患者的5年死亡率低于直接PCI。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也显示,早期溶栓+转运PCI远期的复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PCI。目前指南也推荐若接诊120 min内不能进行直接PCI,优先选择此种策略。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不受条件制约,在发病3小时内溶栓与PCI疗效相当,适合在胸痛救治单元或救护车上进行。早期溶栓有利于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同时扩大PCI的时间窗,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和效果。早期溶栓加转运PCI的策略,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
表1. 近几年我国STEMI相关临床研
院前延迟主要受患者和救治体系两方面因素的制约。STEMI若不到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我国CREATE研究发现,STEMI患者心梗后7天内心衰的发生率为19.3%。心源性休克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亟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STEMI救治体系及STEMI救治同质化模型,来缩短总缺血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和晚期心衰发生率。
1994年高润霖等首先在国内报道STEMI患者冠脉内置入金属裸支架的临床疗效。在急诊PCI救治策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心血管病专家积极参与,并结合我国AMI患者的特点和救治条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救治新理念、新疗法和新策略,部分被国内外权威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所采纳,对进一步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韩雅玲院士2023年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撰文《韩雅玲, 李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12): 1207-1211》指出未来在急性心肌梗死领域有十个方面需要优化:1.溶栓和急诊PCI的合理结合。2.转运医生的新策略。3.AMI室间隔破裂封堵联合支架术。4.急诊PCI围术期抗凝药物的优化。5.新型急诊冠脉介入设备及急救模式的研发。6.STEMI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探索。7.心肌干细胞移植。8.腔内影像学指导STEMI患者的治疗策略。9.中医药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10.急性心肌梗死的网络救治体系重塑。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发展迅速。中国2024年胸痛中心数据显示,STEMI住院期间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至3.6%(不包括自动出院患者)。但近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依然持续在300分钟左右,未见明显缩短。2024年10月我们再次启动H2-IV研究。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医疗资源和救治体系并不十分健全,也是中国的救治现状的缩影;H2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研究。为河南省和中国的心脏病防治提供河南数据和经验。期待河南心脏H2研究平台及系列研究能为河南心脏研究发挥巨大的作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高传玉综述)
高传玉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河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心血管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冠心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河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病杂志》副总编辑,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撰稿:高传玉
编辑: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