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法实现STEMI患者30天死亡风险的持续精准评估
2025-06-25
浏览次数(14)
手机阅览

快速精准的风险评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决策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针对如何平衡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团队王山、张优医生的研究,基于Henan STEMI registry研究纳入的66家医院共3939例STEMI患者数据建立了STEMI患者两阶段30天死亡风险评分:

第一步:首次医疗接触时快速风险评估

第二部:随着患者治疗的进展可以进行持续精准评估。

该评分系统可以为STEMI患者风险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辅助工具,并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研究背景

STEMI是最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快速精准的风险评估对STEMI患者的治疗决策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目前的风险评估工具(如TIMI风险评分GRACE评等)无法兼顾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实验室检测指标(如血肌酐)的缺失时将使传统风险评估无法开展,同时中国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较低的知晓率也会影响以欧美人群为基础的风险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基于中国STEMI患者诊疗数据,开发同时满足首次医疗接触的快速风险评估需求,且随着患者治疗的进展可以进行持续精准评估的两阶段风险评分系统,对于STEMI患者风险评估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两阶段评分系统:

第一步:首次医疗接触时,确定6个变量,进行快速风险评估STEMI患者30天死亡率,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心率、Killip 分级、前壁心肌梗死纳入首诊阶段评分;

第二步:在第一次评估的基础上,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值纳入院内阶段风险评估,各变量赋值及风险分层如下。

预测能力及外部验证

首诊阶段风险评分使用较少的变量数目但与TIMI评分及GRACE评分等经典评分预测能力相当院内阶段评分在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等方面均优于经典风险评分,决策曲线分析(DCA)提示更多的临床获益。模型外部验证(1315STEMI患者数据)及亚组分析均显示两阶段评分对STEMI患者30天死亡率拥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总结:

研究团队建立的两阶段风险评分适合中国STEMI患者救治现状,能够兼顾STEMI患者首次接诊时的快速评估需求,同时能够随着诊疗的深入开展更精准的风险分层,是适宜基层医疗机构辅助决策工具

参考文献:

Wang S, Zhang Y, Qi D,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i Rep. 2025 Mar 15;15(1):8930.

作者简介:

王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统计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擅长临床科研项目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参与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危险因素控制技术的临床解决方案研究”“老年血管疾病临床风险综合评估、干预策略及示范推广”等,一项“基于腔内影像学的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分型与风险预测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河南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1项,荣获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于国内外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供稿:王山

编辑:吴莹

排版:吴莹
终审:高传玉  万磊
诚挚感谢您对“河南心脏 Henan Heart”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