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一病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名心脏移植患者与3名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在同一天康复出院。
这一成果,是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卓越实力的有力见证,更是多学科团队协作强大效能的生动展现,为5位终末期心衰患者开启重生之门,也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35岁的朱先生来自濮阳范县,是此次出院的心脏移植患者之一。他的求医之路荆棘丛生,却也幸运地迎来了曙光。2012年,朱先生被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疾病,在北京某医院接受了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病情一度平稳。然而,近两年他的健康急转直下,频繁遭受恶性心律失常的折磨,室速、室颤反复发作,强烈的濒死感如影随形。
“心跳动不动就飙到240次以上,心慌气短,感觉随时都会与这个世界告别,每天都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回忆起那段痛苦的日子,朱先生仍心有余悸。经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详细检查,发现其心肌严重病变,心功能明显下降,射血分数仅剩百分之十几,生命岌岌可危,随时可能猝死。
面对如此危急的病情,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经过综合评估,专家团队一致认定心脏移植是挽救他生命的最佳方案。随后,朱先生进入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供体阶段,这一等就是近一年。
转机终于降临,国家器官分配共享系统(COTRS)精准匹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心脏与朱先生高度适配,为他带来了生的曙光。为确保心脏移植手术万无一失,心脏移植团队派出器官维护小组成员刘华伟主治医师第一时间赶赴供体所在医院进行评估与维护;凌晨四点半,由胡俊龙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器官获取小组星夜兼程,成功获取供心并安全护送回院。
由于患者此次为第2次心脏手术,考虑纵隔组织粘连,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输血科梁玉主任连夜协调备血,为围手术期生命保驾护航。
手术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程兆云教授主刀,王保才副主任、胡俊龙副主任医师等密切配合,在麻醉科赵亮副主任、体外循环科李建朝副主任及姚东风副主任医师的全程保障下,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无缝的协作,顺利完成心脏移植。
术后,在成人心外监护室孟树萍主任等专家的悉心照料下,朱先生恢复很快,术后18个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5天转出监护室。“比第一次换瓣恢复得还快,整个人都轻松了,再也没有那种濒死的恐惧。”朱先生满怀感激地说,“真心感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终末期心衰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治疗难度极大。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积累深厚、临床经验丰富。
2018年4月28日,医院成功实施河南省首例独立完成的心脏移植手术,开启了河南心脏移植的新篇章;同年5月24日,完成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EVAHEART)植入术,为该地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2019年5月15日,完成华中地区首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H-VAD)植入;2021年10月8日,成功开展全球首例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小型磁悬浮离人工心脏(Corheart6)植入术,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引领我国终末期心衰治疗迈向新的高度。
此次与朱先生一同出院的另外4名患者,虽病情各有不同,但均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团队的精准治疗下,摆脱了终末期心衰的困扰。他们的康复,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幸运,更彰显了医院在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植入等尖端技术领域的成熟与领先,为更多身处困境的终末期心衰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