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对抗急症的“第一战场”,是24小时灯火通明、始终绷紧神经的生命港湾。
10月1日上午,急诊科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一位61岁男性突发胸闷胸痛,病情危重。
急诊科主任郑晓晖立即派出救护车奔赴现场。随车医生陶锋接诊后第一时间给患者做心电图,结果显示“前壁抬高型心梗”,“这是高危心梗,多耽误一分钟,心肌坏死就多一分!”陶锋一边说着,一边迅速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口服双抗药物。不料转运回程途中,患者突发室颤,医护人员立刻俯身展开胸外按压、电除颤,直到患者恢复微弱心跳。
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绿色通道”已经开启,患者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
造影很快明确病因——前降支狭窄程度达99%,近段还嵌着血栓,急诊科主任郑晓晖、副主任医师马曹等专家精准操作,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药物涂层球囊植入术”。随着药物球囊缓缓扩张,堵塞的血管被顺利打通,血流重新滋养心肌。

从患者入院(Door)到血管开通(Balloon),整个D to B时间仅用20分钟。目前,患者症状缓解,转入病房进行观察治疗。
10月1日早上7点,在现代化的手术室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心脏修复战”正在进行。
患者是来自洛阳的58岁男性,3天前他像往常一样活动时,胸口突然闷得发紧,连带着腹部也隐隐作痛,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
经过初步诊断后,当地医院专家发现患者病情严重,建议立即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成人心外二病区赵健主任医师接诊后,明确诊断患者为:二尖瓣极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相当于心脏里控制血液单向流动的两道“关键阀门”彻底关不严,无法有效输送血液,再加上心衰与房颤的“夹击”,他的心脏早已超负荷运转。
患者病情危急,给手术带来不小困难。

面对这样的挑战,成人心外二病区赵健主任医师、刘鹏副主任医师迎难而上,紧急为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修复+左心耳缝闭”。先小心移除病变的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将人工瓣膜精准对接到心脏“接口”,再用细密的缝线将三尖瓣“收紧”,最后缝合左心耳,降低房颤继发血栓栓塞风险。
历经数小时奋战,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心跳“重启”,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入重症监护室。
在“生命安全岛”CCU里,医护人员同样夜以继日,守护着重症患者的生命。
“患者活动后胸痛伴黑朦,血压难以维持,请求转诊!”10月1日下午,一位62岁男性患者被紧急送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准备抢救!”CCU主任张静当即牵头启动抢救流程,屈永生主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上前:消毒铺巾、穿刺置管,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成功植入,原本低平的动脉压曲线缓缓上扬,给“乏力”的心脏搭起了“支撑桥”,患者呼吸逐渐平稳。在CCU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患者病情已经渐渐好转。

“CCU情况特殊,急危重症患者居多。日日都需要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为了患者健康,绝不容许我们分神,我们要给予病人24小时的守护,给他们注入信心与力量。”CCU主任张静如是说。
十一国庆节期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疗服务“不放假”。医院各个科室专家坚守岗位,正常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