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例!挑战高难度脉冲消融,化解高风险房颤危机
2025-10-21
浏览次数(12)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终于不用再担心突然心慌了!”10月20日,49岁的南阳患者李先生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康复出院,困扰他两年的间断性心悸彻底消失。

几天前,他因罕见的“肺静脉异常汇入上腔静脉”合并房颤。面临解剖结构复杂、肺静脉汇入部位不确定等难题,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团队迎难而上,通过脉冲消融技术成功使患者重获“平稳心跳”。

肺静脉异常汇入上腔静脉并合并房颤的病例非常罕见,为这样的患者实施脉冲消融手术,国内外暂无明确的临床经验可供参考。


两年前,李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心悸,伴心前区不适,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反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寻求更好的治疗,他专程来到郑州,找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

“年轻男性持续房颤,首先要排查肺静脉起源问题,但肺静脉CT结果让我们意识到情况特殊。”杨海涛副主任介绍,检查发现李先生的左肺静脉未按正常解剖结构汇入左心房,而是异常汇入上腔静脉,且汇入点紧邻窦房结——这个被称为“心脏起搏点”的关键区域,一旦在消融中受损,可能导致窦性停止甚至心跳骤停,手术风险远超常规房颤消融。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团队会诊时明确:若采用传统消融方式,将无法应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必须找到一种既能精准消融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关键结构的方案。

经过多轮缜密论证,杨海涛团队最终确定采用脉冲消融技术。“脉冲消融有三大优势:一是对窦房结、房室结等传导结构影响极小,能规避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二是能量作用温和,几乎不会损伤食道,减少术后并发症;三是对血管壁刺激小,可有效避免上腔静脉狭窄,从根源上降低次生损害。”杨海涛副主任解释。

手术中,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的影像导航,小心翼翼避开窦房结及上腔静脉关键区域,将消融导管精准定位到异常肺静脉与上腔静脉的连接部位,通过脉冲能量逐步消除房颤病灶。

整个过程历时2小时,术后即刻监测显示,李先生的房颤心律成功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以前总怕突然心慌发作,现在感觉心脏‘稳’多了!”术后恢复期间,李先生的心悸症状未再出现,复查结果显示肺静脉血流正常,上腔静脉无狭窄迹象。他感慨道,是医生的专业与谨慎,帮他闯过了“心”里的难关。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MEDICAL TREATMENT

杨海涛副主任提醒,持续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若出现反复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内科或心律失常专科就诊。“对于解剖结构异常的复杂房颤病例,精准评估+个体化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脉冲消融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这类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