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团队,为78岁的贾女士成功实施河南省首例经导管三尖瓣钳夹术。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让饱受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折磨的患者重获生机,更标志着河南省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进国内先进水平。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三尖瓣返流完全消失,困扰她多年的腹水、腿肿等症状将逐步缓解。”患者家属高兴地说。
贾女士被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困扰已久,腹水严重导致腹部膨隆,双腿肿胀难以行走,连进食都变得困难,此前只能依赖药物利尿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极差。
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微创介入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三尖瓣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在超声影像中显示清晰度更低,手术难度非常之大,被业界称为“被遗忘的瓣膜”。
手术中,韩宇团队凭借丰富的瓣膜介入经验,在超声与DSA的精准引导下,于患者三尖瓣前隔瓣与后隔瓣处分别放置一枚钳夹。“第一个夹子释放后,返流已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巩固效果,我们在瓣叶交接处补充放置了第二个夹子。”韩宇博士说,术后超声即刻显示,患者三尖瓣返流完全消失,手术达到超预期效果。
据了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并不少见,且多为继发性病变。“很多患者因常年房颤等左心系统疾病,逐渐累及三尖瓣,导致瓣膜功能受损。”韩宇博士解释,这类患者常出现顽固性心衰症状,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但此前,开胸手术难度大,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成为临床诊疗的“痛点”。
此次手术的成功,更彰显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瓣膜介入领域的综合实力。“目前我们已能熟练开展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四大心脏瓣膜的微创手术,在国内能同时掌握这四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韩宇博士表示,团队将以此次突破为起点,进一步推广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让更多“被遗忘的瓣膜”患者摆脱病痛。
术后第一天,贾女士的腹水已明显减少,腿部肿胀也有所缓解,能够少量进食。“终于能舒服地喘口气了,太感谢韩主任团队了!”患者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始终聚焦临床疑难问题,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此次河南省首例经导管三尖瓣钳夹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华中地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文稿:邢永田|
|视频:谢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