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猪为载体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培训的缝合线精准收紧,当冠脉旋磨术的器械在动物血管中平稳前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手术灯始终照亮着术者的视野。
这里不仅是心血管新技术的“试金石”,更是华中地区科研创新的“源动力”。作为身边的高端科研平台,这个3100平米的“综合实验室”,正以超强硬件、丰硕成果,为心血管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坚实支撑。
动物实验中心的“含金量”,首先体现在顶尖专家的深度参与。这里既有“国家队”的权威加持,又有本地名医的技术深耕,形成了覆盖心血管外科、介入、先心等领域的豪华师资矩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郑哲曾亲临现场指导大动物手术培训,“国家队”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岩教授亲自挂帅中心负责人;“金刀奖”得主程兆云教授在此完成河南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并将手术技巧倾囊相授;冠心病领域专家杨宏辉教授针对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带来“冠脉旋磨术”动物在体培训,现场求知氛围热烈。
郑哲教授、高传玉教授、赵勇教授、李牧蔚教授、葛英辉教授、安松涛教授等数十个科研团队在此开展心血管疾病基础前沿研究,与国家卫健委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共同构成了分子—细胞—组织—动物的全流程科研平台。范太兵教授、刘煜昊教授、韩宇教授、宋书波副主任等众多心血管名家,长期扎根于此开展手术示范与技术培训,让这里成为临床医生精进技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实战课堂”。
作为华中地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标杆平台,动物实验中心以3100平米的规模、全链条的设施,构建起“大动物攻坚+小动物精研”的立体化研究空间,多项配置填补河南空白。
大动物实验设施的“王牌配置”尤为亮眼——河南唯一的动物专用DSA复合手术室,搭配西门子血管造影机、大动物麻醉机等高端设备,可顺利开展开胸手术、心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等复杂操作。这里已通过河南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站的严格认证,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保驾护航。
小动物实验设施同样对标国际标准:3500个SPF级大小鼠笼位配备先进独立通风系统,先进的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多导生理遥测仪等设备精准捕捉实验数据,已成功构建心肌梗死、主动脉弓缩窄等多种疾病模型,为基础研究提供标准化支撑。专业的生物学、麻醉学、护理学技术团队,更让整个实验流程高效规范。
自2023年底首次开展大动物外科培训以来,动物实验中心的“创新成绩单”不断刷新,成为新技术、新器械落地的关键枢纽。
在技术培训方面,中心已陆续开展HaloChord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冠脉旋磨术等专项培训,为临床输送了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骨干人才;在器械研发领域,成功完成新型二尖瓣置换系统、国产肺动脉瓣支架、卵圆孔未闭关闭器等多个国产器械的临床前实验,为“河南智造”的临床转化铺路。
平台价值更体现在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上:助力邵凤民教授团队开展人工肾及智能化辅助装置的动物实验,为国家重大研发计划提供核心数据;在河南省第一届实验动物操作技能大赛中,中心选手一举斩获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彰显专业实力。2025年1月,河南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更让这里成为技术突破的新起点。
“不仅要提升诊疗技术,更要筑牢科研根基。”秉持这一理念,动物实验中心以“开放式运行、统一化管理、共享式使用”为核心,打破资源壁垒,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开放服务。
无论是国家级重大专项、国自然课题,还是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研究任务,中心都能提供从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操作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通过医研融合的模式,这里实现了“临床提出问题—科研解决问题—成果反哺临床”的闭环,既助力医生提升技术与科研能力,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化,最终让老百姓享受到科研创新带来的健康红利。
从一台台动物实验的精准操作,到一项项新技术的成功落地,阜外华中动物实验中心正以硬核实力,成为心血管科研创新的“孵化器”,为健康河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科研动力。
|文稿:邢永田 左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