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任护理大师共话“那年·那月·那青春”,年轻护士痛饮“心灵鸡汤”
2018-05-10
浏览次数(367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5月7日下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那年?那月?那青春,引发强烈反响。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引领,成为每位护理人员不懈的追求。
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孔芙蓉,河南省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冯玉荣,河南省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首席护理专家宋葆云,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红梅,4位护理界“泰斗”齐聚“华中阜外”,深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犹如一盏盏璀璨的明灯,为青年护理人员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作为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孔芙蓉很好地诠释了“坚守”二字的真正内涵。她深情地说,在50余年的护理生涯中,曾经有4次转行的机会,从干一行精一行,希望磨砺自己的想法,到文革期间考虑医院缺乏医护人员,作为有经验的老护士要把传帮带做到实处的信念,我在每一次的抉择中都选择坚守在护理岗位上不曾离开,留了下来。这么多年走过来,我的执着追求就是希望护理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服务!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是人的“病”。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更新护理观念建立适合新医学模式的护理工作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冯玉荣遵循传承——发展——创新的思路及时引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观念一变天地宽,积极引导全院护士转变护理观念,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方法。冯玉荣主任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以学者的风范,以勤学不倦的行动,在全院护士中树立了崇尚知识、刻苦钻研的新风。理念的革新在护理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转变观念、持续创新是护理工作进步的法宝。
2010年底,在时任护理部主任宋葆云的带领下,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专业获批国家第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护理管理者,她十分注重护理学科建设,瞄准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实行了医护协同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质控体系,探索使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成立专科学组,多方式培养专科人才。正是用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省医护理学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她带领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在历次医院管理年综合评价考核中,均名列前茅,确定了医院在全省护理行业的引领地位。宋主任寄语护理人员:在护理这条路上,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坚守、坚定信念”,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关注“病”到关注“人”,从关注入院-出院到关注出生-死亡,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红梅带领“金牌护理团队”很好地完成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引领。她希望,大家能够承袭老一辈护理人留下的优质经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登高,能够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很震撼,很有意义!真没想到,能够见到这么多老专家、老前辈,聆听她们的谆谆教导,让我收获很大。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聆听老前辈的教诲,使我们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一病区代护士长王瑞娟如是说。
心外一护士长王燕平激动地说:“护士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天使’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光明。既然我们选择了崇高的护理事业,我们就要按照老前辈指引的方向,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信任我们的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