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河南省第一个从事冠脉介入的女医生
她是手术室里与射线共舞的“铅衣女侠”
她是带领冠心病走入了“微”时代的铿锵玫瑰
她被患者亲切地称为“救心女神”
她,名叫李牧蔚
三月的春风吹散了冬的阴霾,吹暖了融融的绿草,吹开了芬芳的桃花,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对李牧蔚来说,这个季节格外忙碌。用生命呵护生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和病魔拼搏,她让无数的心血管病患者生命绽放,重新撑起生命的风帆。心血管病人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她,于是发自内心的称呼她“救心女神”!
一脚踏进介入手术室
2018年4月25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里格外“热闹”。李牧蔚一身铅衣登上手术台,为一位年近8旬的老先生实施慢性动脉闭塞(CTO)的开通手术。
当天,作为北京“CTO国际周”的分会场,介入手术室现场直播间,李牧蔚的手术过程通过摄像头“坐上”网络信号,通过5种语言,跨越全中国,面向全世界,进行全球实时直播。李牧蔚成为当天参与活动的欧美亚各国13家医学中心中,为数不多的登台献技并全球直播的女医师。
作为河南省第一个从事冠脉介入手术的女心血管大夫,这条路,李牧蔚已经奋斗了20年。
早在1998年,李牧蔚开始攻读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时,就接触到冠脉介入手术这个医学界的新生事物。当时她就感觉很神奇:在狭窄的冠脉内进行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后,多年药物治疗都控制不住的心脏疼痛立刻就能解除了。从那时起,她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学习一下这门技术。
1999年12月18日,高传玉教授成功实施了河南首例冠脉支架植入术。此后,在高传玉教授的带领下,河南冠脉介入治疗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2001年毕业,李牧蔚分配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幸运的是,开创我省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历史的高传玉教授,就在这个科室。这让李牧蔚十分兴奋。
高传玉教授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的刻苦勤奋,李牧蔚成长很快。不久,她就迎来了手术实践的机会。
一天,来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马上进行急诊手术。高传玉教授一声呼喊,李牧蔚登上手术台,站到了助手的位置上。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状态,通过惊心动魄的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患者上台前激烈胸痛,当高传玉教授将患者闭塞的冠脉打通后,患者症状立刻消失。
这是李牧蔚第一次参与手术,亲眼目睹了冠脉介入技术的神奇。时隔多年,如今提起,她还是能够感受到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兴奋。术后衣服湿了,全身力气也耗尽了,但看到患者被平安地推回病房,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正是这种感受,让李牧蔚坚定了一定做一名优秀的心脏介入医师的信念。从此,李牧蔚就走上了冠脉介入生涯的漫长之路,同时也填补了河南省冠脉介入女医师的空白。
从那时起,李牧蔚在这个手术台上一站就是18年。18年来,用她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李牧蔚医治了数千颗垂危的心,一直保持零死亡率。李牧蔚一直有个理念,为医者,要有善良的心和博大的爱,勤奋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好医生,才能享受作为医者的快乐。
病人就是我的亲人
李牧蔚每天都要面对心脏病病魔折磨的患者。很多在外地治不了或不能治的患者,总是能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她总是面带微笑安慰和鼓励患者,用她精湛的医术和博大的爱心,治好了一个个危在旦夕的病人。
南阳的张老太太82岁了。因胸闷咳嗽,被儿女送到了当地医院,一周后确诊为冠心病心衰。可是辗转两家医院都被“老人年纪大、病变复杂”而拒绝收治。老人孝顺的儿女四处打听,将老人送到郑州,找到了李牧蔚主任。
这样的患者,手术风险确实很大。看着被担架抬来的老太太满脸痛苦的表情,李牧蔚感同身受。她仔细研究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术几套预案,同时在心里默默推演手术的路径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她的精心医治下,手术顺利完成,老太太很快康复了。出院时,老人双手捧住她的手,感激得泪流满面,不停的说“您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同事们都说李牧蔚善良,因为她总是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亲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高危的冠心病人,她总是复杂病变简单做,快速结束手术,避免术中风险。对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她总是考虑再考虑,如何用长远的角度去救治,尽量做到介入无植入或少植入,强化药物治疗及改变生活方式。面对经济拮据的患者——尤其是病重又缺钱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节省材料去完成复杂的手术。有时,为省一根钢丝,一个球囊,她宁愿麻烦自已,延长穿铅衣站立受累的时间,用手指反复修整用过的钢丝,用手指搓了又搓用过的球囊以求再使用,来减少术中的材料。这也逐渐磨练出她节约为本的强大功力,是做复杂手术用材料最少的术者。
不管白天黑夜,还是节日假日,患者的心总是牵动她的心,20多年手机不换号,24小时手机不关机的她,时刻准备为患者服务。为此,有很多老病号,十几年来一直跟随着她,医治、调理、健康快乐的生活。
病人的笑脸就是我的幸福
3月5日夜晚10点,介入手术室。
做完最后一个手术动作,李牧蔚从手术台后撤一步,看看患者的脸庞,两人相视微微一笑。尽管仍是春寒料峭,但脱下防护铅衣,手术衣的后背还是完全让汗水浸透了。
这是当天的第4台手术。从上午10点走进手术室,她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
对李牧蔚而言,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的繁忙和辛苦。从踏进医院大门开始,各种事务纷至沓来:查房、门诊、会诊、手术、病例讨论、抢救……这些常规工作,很难有停歇的时候,但她却习惯了这样的苦。
心脏介入手术是在X射线下操作的。为了阻挡射线的伤害,她要穿上30多斤的铅衣,一站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手术台上她动作熟练、轻柔细腻,如春风化雨。但在处理危重病人或抢救病人时,她又是一位果敢、睿智、雷厉风行的指挥官。手术室里的小伙子都称她为“铅衣女侠”!为解除患者的痛苦,她以“汉子”的干劲,做了许多疑难高危的手术,攻克一个个堡垒,让一个个生命再次绽放光彩。
尽管穿着铅衣,但要操作手术器械,头和手还是要暴露在射线下的。李牧蔚的手术多为复杂高危的,每一台都要几个小时。沉重的铅衣压垮了她的关节,恐怖的射线也在损害着她的健康。但她无怨无悔,带着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投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台台手术的成功,就是对她无声的赞美,一张张除去病痛的笑脸,就是对她困顿心身的最大激励。拯救生命高于一切的誓言融入了她的骨血。她常说:“辛苦我一人,健康千万人;牺牲我小家,幸福千万家。”
团队的力量是我强大的后盾
今年春节过后,李牧蔚格外忙碌。
随着功能学检测的进步,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治疗在不断革新。3月9日,由她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的“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成立大会”将在郑州召开。全省同行们将济济一堂,在李牧蔚的带领下,共同应对走入了“微”时代的冠心病诊疗。
这已经不是李牧蔚作为学术带头人发起、引领成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了。李牧蔚说,只有依靠团队,事业才能做大做强。为发挥河南省心血管女医师的优势,2017年10月,她牵头带领全省心脏介入女医师,成立了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心血管学组,每季度举办一次沙龙活动,分享介入病例及手术经验,进行学术讨论。从夏日里鄢陵花都的心脏介入策略讨论;到秋天里红旗渠畔心脏介入与康复的融合探讨;到寒冬里洛河水滋养下的临床临床经验分享;到伴随着春花烂漫的中原复杂介入论坛及黄河心脏病论坛,处处展现了河南心脏介入女医师的风采,成了河南心血管学术界的一道靓丽学术风景。
为河南省心血管领域更规范、更快捷的培养年轻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她组织了河南省青年介入先锋俱乐部,整合了各个地市的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介入医师,每一季度进行专家讲课、病例讨论及手术演示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学习,利用省内的医疗优质资源,带他们绕路而行,快速成长,为河南心血管介入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在全国心血管介入手术多发出河南的声音,贡献着她一份份情怀。
同行们经常笑称,医生辛苦,心血管的医生更辛苦,女介入医生最辛苦。作为心脏介入“救心女神”,李牧蔚多年来一直愧对老母亲不能去陪、女儿不能相伴,她每天在苦与累中坚守着,在牺牲和奉献中拼搏,在责任和担当中强大着内心,用汗水和泪水打造自己的坚强。
目前河南省共有知名女介入医生10余名。女介入医生需要承担更多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承担着更多事业和家庭的责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祝福所有的女性朋友们绽放芬芳,更要感谢介入女医生为女性带来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用女性特有的意志和魅力,为河南心血管事业增添了绚丽,让医学因为有她们而更加精彩!
祝愿她节日快乐、精彩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