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一大疾病。由于心脏在全身脏器中的重要地位,它总是能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2012年,“心脏重症”的概念被提出,飞速发展的心脏重症诊疗技术每天都在为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为鼓励更多广大中青年医师投入推动心脏重症学科的建设,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弘扬医务人员正能量,《中国医师报》在4月14日正式启动了“中国心脏重症之星”评选活动。6月14日,在第八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颁奖仪式如期举行,36颗“中国心脏重症之星”照亮夜空。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吕兆丰教授,中国医师报社副社长黄向东,中国肺血管病创始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程显声教授,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海医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周飞虎教授,海医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宁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志刚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新华医院张松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荣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总干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晁彦公教授,第八届心脏重症大会共同主席、华中阜外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第八届心脏重症大会执行主席、华中阜外医院CCU病区主任张静教授出席本次颁奖仪式。
高传玉教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达热烈欢迎,他说华中阜外医院是部省共建医院,是在国家卫健委主导下,由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合作,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全面引入阜外医院的管理、技术、品牌等优质资源,按照国家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标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建设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河南的老百姓享受到国内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张海涛教授表示,心脏重症大会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推动学科发展上有着重要力量。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心脏重症人的付出与耕耘。心脏疾病占每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的40%,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医生护士是医务工作者中最大的群体,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人都应该获得荣誉。
心脏重症事业未来不仅是专科事业,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推动整个中国医学事业,为中国医学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本次“中国心脏重症之星”评选,从不同维度设置奖项,选出心脏重症青年之星10名、基层心脏重症优秀工作者及团队10名、心脏重症领军人物10名、心脏重症发展特殊贡献奖5名,终身成就奖1名。
一直以来,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基层地区则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相对发展缓慢。若能带动基层心脏重症的发展必能推动心脏重症学科的长足发展。
临汾市医院陈连志、登封市人民医院耿宏旭、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宏生、皋兰县人民医院孙金菊、西安高新医院唐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宇石、新乡市中心医院邢永生、嘉兴市第一医院翟昌林、山西省人民医院张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荣获“基层心脏重症优秀工作者及团队”。
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领军人物十分重要。他们的推动,使心脏重症诊疗意识、诊疗能力、康复水平大大提升,对于提高心脏重症救治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黄日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白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春坚、天津市胸科医院李培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史嘉玮、甘肃省人民医院谢萍、广东省人民医院薛凌、杭州市中医院张美齐荣获“心脏重症领军人物”。
青年之星旨在嘉奖那些在心脏重症学科发展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代表着心脏重症学科发展的未来,相信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陈雅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樊国亮、华中阜外医院肖文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水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滨、上海长征医院肖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杨凌超、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张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伟荣获“心脏重症青年之星”。
心脏重症大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实属不易,有一批专家学者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有了他们的贡献,心脏重症大会的影响力得以不断彰显、提升,进而走出北京,走向全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北方战区总医院韩宏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树森、华中阜外医院张静、解放军总医院周飞虎荣获“心脏重症发展特殊贡献奖”。
“中国心脏重症发展终身成就奖”是当晚颁发的最特殊的奖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程显声教授获此殊荣。程显声教授开创了一个学科,在我国心血管治疗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虽已年过古稀,但仍坚持出诊,始终心系患者,心系学科发展,勾画了中国心脏重症学科发展的蓝图。
回顾过去,心脏重症学科一步步慢慢发展壮大。一切成就,归功于每一位心脏重症事业从业者的不懈努力。
展望未来,更多医护工作者会前赴后继,为心脏重症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涌现更多“心脏重症之星”照亮百姓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