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当年红遍大街小巷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每个人都会面临衰老,我们不得不思考晚年时光如何安放?
现如今,空巢现象是个全球性难题。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今后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空巢期也会明显延长,老年人问题将更趋严峻。
5月7号,来到华中阜外医院做检查的贾奶奶和张爷爷迈着蹒跚的步子,相互扶持着进入神经疾病病区。
值班护士护士吴莹莹远远看到两个白发的身影,马上起身扶着爷爷奶奶到护士站歇息。询问了情况后,为贾奶奶办理好住院病床,详细的为爷爷奶奶做入院介绍以及告知防跌倒坠床的注意事项。
一切安排妥当后,吴莹莹的内心升起一些疑惑。贾奶奶和张爷爷已经72岁了,为什么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没有子女陪着来住院呢?
通过慢慢的了解和交流,爷爷告诉莹莹,子女们工作都忙,他们老两口不希望打扰孩子们的工作。所以,照顾贾奶奶的大大小小的事,张爷爷都一肩承担。白天,爷爷弯着腰驼着背拄着手拐,为奶奶的日常生活忙前忙后;晚上,挤在小小的陪护椅上休息。一把年纪的张爷爷,经常会力不从心,身体精神也日益憔悴。
看着这样的情况,吴莹莹心里很不是滋味。贾奶奶现在生活不能自理,食欲也不是很高,生活质量非常差。看到这些,吴莹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爷爷奶奶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温暖老人孤独的心。
由于奶奶小便不能自理,床单经常会潮湿,而爷爷自己根本没有力气经常为奶奶更换床单。莹莹在护理期间,非常注意观察奶奶的床单情况和皮肤情况,有需要便及时更换。并且奶奶平时输液时间很长,不方便左右翻身和起身吃饭,莹莹非常细心的观察到了这些,便会经常去协助奶奶翻身和起身吃饭。爷爷非常关心奶奶的病情,平时经常会向莹莹问些奶奶的相关情况,莹莹总是非常耐心为耳背的爷爷进行讲解,也会在有空的时候经常跟爷爷奶奶聊天、逗他们开心,病房每天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声,爷爷逢人就夸莹莹就跟自己女儿一样贴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奶奶病情日益好转,迎来了顺利出院的日子。临走的时候,贾奶奶和张爷爷眼眶湿润,拉着莹莹的手不断道谢。莹莹的内心也深受触动,深深感觉到,虽然自己之多做了一点点,可是却让患者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子女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跟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但这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成就,但这不代表他们乐意远离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当父母年迈时,身体状况日益渐下,总是逃不过需要入院进行治疗。这份苦心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所以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已是一件大事了。只有把老人的事情办好了,让他们不再寂寞、不再孤独,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欢度晚年,子女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华中阜外医院神经疾病中心的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平时工作中非常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让老人们在神经疾病中心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最诚恳的关怀。
关心“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新课题。专家建议,儿女多的家庭应轮换回家陪老人住;独生子女最好能住在离父母家较近的地方,方便平时照顾。“打造银丝下的春天”,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随着养老模式更多元、社会保障更有力, “银丝下的春天”一定能变成现实。
(神经疾病中心 吴莹莹)